精心守护“昆明蓝” 全面擦亮生态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也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昆明蓝”已是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昆明市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来抓,举全市之力守护和擦亮这张名片。
高标准守护“昆明蓝”
“从昆明市启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这十多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在全国处于较好的水平。” 省生态环境厅驻昆明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杨健说,虽然一直以来昆明的空气质量在全国都处于良好的水平,但昆明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为了天更蓝,昆明全面开展“蓝天”保护行动。在昆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始终是重头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亲临一线指挥调度,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将大气污染防治列入昆明市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
大气污染防治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要联合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部门的力量,才能将问题协同解决。问题就是导向,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加强联动,通过联合执法、区域执法等执法新机制,重点针对扬尘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昆明市启动精细化的监测和管理,经监测分析,昆明的空气污染中扬尘占了大头,其中又以工地扬尘为主要污染源。因此,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工地扬尘污染被当作重中之重来严抓。除了工地扬尘整治,昆明市还加大对工业企业、道路交通、臭氧污染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在昆明周边的产业园刮起一股股“绿色旋风”。
来自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十三五”前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6.99%,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科技让空气质量监测更精准
2003年底,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全面建设完成,主城区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全面启动。从2004年到2020年空气中主要的几项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按照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良好级)标准,昆明市所有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标准要求,空气质量较好。
近年来,各种大数据监测手段的使用,让空气质量监测变得更加便捷高效。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出租汽车管理部门选择了6辆出租车作为试点,在车上安装城市移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出租车在大街小巷运营的同时,将空气质量情况实时回传环境监测中心和各辖区职能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对扬尘污染严重的道路增加洒水作业,对扬尘污染严重的工地进行查处。
2018年,高空雷达设备在昆明全面设置,该设备对高空空气质量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目前昆明已有8台高空雷达设备,覆盖了主城区,可以准确锁定外来污染源进入昆明的情况和主城范围内主要污染源的发生情况。此外,无人机也应用到了空气质量监控中,例如燃烧秸秆、森林火点等情况,由无人机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锁定裸露地和主要工业污染源对大气的影响。
杨健介绍,昆明市主城区共有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分别位于关上、龙泉镇、东风东路、碧鸡广场、金鼎山、呈贡新区及西山森林公园,各县(市)区也有相应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站实行24小时自动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国家生态环境部门,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昆明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8.6%、98.90%、98%,今年截至目前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