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春天的时光栈道

30.03.2017  18:06

  三月,春潮挟着鸟语花香滚滚而来。与蓝天竞蓝的抚仙湖,再次戴上了由樱花织成的艳丽桂冠。放眼看去,蓝天白云之下的抚仙湖,尽是中国红与世界蓝的交融。游人纷至踏来,把春天装点得更加绚丽。抚仙湖,终于走出了春天清冷的魔障,在人们的拱祝中与春天一道发光。

  前些年的抚仙湖是清冷的,只有到了夏天,才会迎来短暂的喧闹,入秋之后便游人鲜至,湖面幽冷。可怜一潭碧水,在秋光下更显孤寂。即使到了阳春三月,也很少有人回眸一瞥。了解抚仙湖的人,无不为她的遭遇扼腕叹惜。这个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总面积216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平均水深95米,一类水质的山水佳绝之地,竟然让大好春光没有安放之处。这是湖泊的悲情,还是人类的愚顽不化?

  终于有一天,自下而上,人们爱上了抚仙湖,又自上而下,开始大力保护抚仙湖。从2013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退塘、退房、退田等还湖工程,抚仙湖一共退田植树一万多亩,其中,仅樱花树就种下了3000多亩,迈出了保护与美化的关键一步。

  此后,抚仙湖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为了优化城市生态旅游功能,有效促进项目区产业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进湖泊生态旅游及北岸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抚仙湖可持续发展,2015年,启动了抚仙湖沿湖区旅游观光基础建设工程时光栈道的建设。

  在人们的关爱下,抚仙湖的保护开发渐入佳境。2016年,抚仙湖迎来了划时代的一年。年初,对抚仙湖径流区实行统一托管,由原来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分管,变成了由澄江一县主管,抚仙湖从此进入了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新时代。与此同时,连接昆明的高速公路—呈澄高速建成通车,抚仙湖与昆明,正式步入同城发展新时代。

  2016年的最后一天,抚仙湖时光栈道建成使用。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到2016年12月20日实现全面贯通,历时一年多,总投资1.2亿元。时光栈道既是抚仙湖旅游观光的基础设施工程,同时也是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相衔接构建湖滨生态走廊,形成稳定和平衡的湿地生态复合系统,促进湿地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对进一步优化澄江城市生态旅游功能,有效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生态价值,推进湖泊生态旅游及北岸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态旅游形象,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栈道西起尖山附近,东至海口,全长28公里,由木质栈道、青石板路、红砂石路、自然过道等组成,内容包括新建栈道、景观小品、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除此之外,湖岸还保留了老环湖路自行车道12公里,新环湖自行车道16公里。这大大丰富了时光栈道的内涵,为抚仙湖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启了新时代。

  “十三五”期间,总投资145亿元的规划建设项目顺利启动。 围绕打造“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澄江县加大沿湖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启动帽天山、海口仙湖湾、明星鱼洞、碧云寺3A景区创建工作和啰哩山、松子园、小凹等特色旅游村建设。随着《云南抚仙湖保护条例》修定工作的完成,合理划定了抚仙湖开发建设生态红线。目前,在“十三五”规划的45个项目中,已有26个项目完成可研编制工作。

  时光栈道建成后,涌入抚仙湖的滚滚车流,把沉睡千年的抚仙湖唤醒,一袭蓝色的波涛,在天地间一展亮丽的姿容。

  而今,春深似海,湖岸万木吐翠,樱花盛开,一条通往春天的栈道,正在把养心洗肺之旅开启。你还站在湖边看着湖水发呆么?迎着春光,走起!

  云报全媒体记者 蒋贵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