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13名“空户”上访被拘 状告公安局

13.12.2014  01:40

    杨洪芬的户口在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办事处孙井社区3组,46年来她从没离开过这里。可作为村民应享有的集体分配、宅基地等权益,她却没有。

    原因很简单,杨洪芬有个哥哥,根据村规民约,作为女儿,杨洪芬理应出嫁。出嫁后,享有的权益也随之不在。

    当地,类似杨洪芬这样的人被称为“空户”,她们均为女性,或结婚或离异或未婚先育,但户口从未转移,也未曾离开家乡。

    因享受不到权益,今年8月,杨洪芬等13人去北京上访。几天后,她们被遣送回老家,关进拘留所。理由是:上访期间,她们在不该滞留的地方滞留。

    之后,杨洪芬等人将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告上法庭。昨日,此行政官司在红塔区法院开庭审理。

     背景女子招婿 一家四口没有集体权益

    1991年,23岁的杨洪芬经人介绍,认识一个贵州小伙。没多久,两人谈婚论嫁,男方希望杨洪芬嫁过去。可因为父母年事已高,智障哥哥需要照顾,她不能答应对方。男方理解了,入赘杨家。

    婚后,根据村规,村里以杨家已有儿子,女儿只能嫁出去为由,拒绝为杨洪芬的丈夫落户。2007年,新一届村干部收回杨洪芬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她想申请宅基地,被村干部以同样的理由拒绝。2007年,村组分配给每人1万元的土地征收补偿款;2008年,村组又分给每人1000元的集体分红,杨洪芬夫妇和两个孩子都没有。虽然很多年前,她就将两个孩子的户口落在村里。

    杨洪芬和两个孩子成了“空户”。为解决问题,她跑遍市、区、街道办的很多部门,可依然得不到答复。2011年,受不了“没有根”的日子,和杨洪芬相处了近20年的丈夫也回到老家贵州,留给她一个残缺的家。

    当时,丈夫问杨洪芬愿不愿意一起回去,可她想着父母相继去世,哥哥只能由她照顾,于是决定留下来。

    “村规民约怎么会大于法律!”杨洪芬说,有一天,她想到去北京上访。

     事件 13名“空户”北京上访被遣返拘留

    和杨洪芬情况大致相同的,还有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办事处皂角社区4组41岁的李桂玲。

    今年8月初的一天,在北京国家信访局门口,杨洪芬和李桂玲相遇。同时相遇的,还有来自红塔区4个不同街道办的另外14名上访者。她们有着相同的身份——“空户”。

    将材料送至国家信访局后,“我们打算在北京玩玩,就各自走开了。”16人之一的朱冬梅说,“正逛着,附近民警上前询问我是从哪来的,我说是云南。之后就被送到北京市救助站。再后来,云南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就将我带上回昆明的火车。

    “到了昆明,连家都没回,我就被带到户口所在地红塔分局北城派出所,做了询问笔录后,我被带到峨山县拘留所,被行政拘留5日。”朱冬梅说。

    另外15名上访者,“除两名趁机逃脱、1名为残障人士外,其余12人也被拘留。”朱冬梅说,关于拘留期限,11人为5日,2人为10日。

     庭审 13名原告把话题扯到“空户”上

    杨洪芬想不通,正常上访为什么会被拘留。昨天,在一份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上说明了原因:违法行为人杨洪芬以其在村子中相关福利未能落实为借口,在不该滞留的地方滞留,时间长达30分钟。其他12人的被拘原因也都是这样。

    “我没有在不该滞留的地方滞留。就算有,我也不知道什么地方能留,什么地方不能留。”杨洪芬想不通,将红塔公安分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另外12名被拘留者也用同样的方式维权。

    12日,红塔公安分局一名副局长出庭应诉。

    庭审中,13名原告不时将话题扯到“空户”上,法官不间断地解释着:“开庭审理的是你们与红塔公安分局的行政官司,并不是审理你们和村委会的纠纷,请不要把话题扯远。

    对于原告的诉求,红塔公安分局代理人认为:“作为执法机关,公安局在处理此事上依法依规,并无不合理之处。

    此案将择日宣判。(都市时报记者 程浩)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