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01.08.2016  22:08

 

近年来,德宏州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抓住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机遇,示范引领,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以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开放三个新跨越为目标,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完善财政体制,为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瑞丽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自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来,坚持突出开发和开放两大主题,围绕通道枢纽、产业基地和交流平台三大功能,倾力打造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字号金牌。认真落实省28条、州21条支持政策,政策洼地效应日益显现。开发建设扎实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成果,西南安全屏障建设同步推进;开放合作纵深开展,多领域先行先试实现新突破。

二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公路投资169.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倍。投资107.5亿元的龙瑞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德宏高速路零的突破。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100%,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83.7%,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8个、55.4个百分点。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显著。累计投入民族示范区建设资金 5.7亿元(争取中央、省项目建设资金1.3亿元),实施了1个示范市、10个示范乡(其中:4个3121工程示范乡,6个“十百千万”工程示范乡)、72个示范村、37个民族特色村、2个示范社区建设。

四是实行精准扶贫见成效。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4亿元、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13亿元,实施整乡推进9个、行政村整村推进4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008个,兴边富民项目265个,以工代赈项目61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567户20336人。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信心不断增强,实现12.69万人脱贫,贫困人口从“十一五”末的20.62万人下降到7.9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8.5%。

五是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扎实推进。阿昌族是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德宏州陇川县和梁河县,在德宏有人口3.1万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85%。阿昌族大多生活在基础设施脆弱、条件较差的半山区,从事传统农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749元,低于全州及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到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对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2015年,德宏州先行启动德宏州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编制了《德宏州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脱贫发展规划(2015年8月—2018年8月)》,规划投资11.5亿元,其中,企业帮扶8.5亿元,整合部门资金3亿元。

六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初见成效。着力发展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石斛等生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突破140万亩,荣获中国“坚果之乡”、“咖啡之乡”荣誉称号。优质烟叶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实现产值28.1亿元,税收6.1亿元。新型农业专业主体快速发展,龙头企业达104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95个。

七是支持民族教育振兴。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年均达到14%以上。投资20.4亿元,建成德宏师专、德宏职业学院、盈江民族完全中学新校区。投资15.7亿元,重建校舍94.5万平方米,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的129.9%。投入5.67亿元落实“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受惠学生1785834人(次);安排省定民族中学(州民一中)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43.75万元,惠及学生8125人;实施《德宏州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教育基金实施方案》,资助92.76万元,惠及学生642人。与“十一五”末比,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36%提高到71.8%、残疾儿童入学率由87.8%提高到9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48.6%提高到70%。初中毛入学率达118.8%,小学入学率达99.8%。高考本科上线率由48.5%提高到64.3%,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省前列。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八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搭建州、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建成各类文化服务站点4448个。基层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开展送戏下乡2657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650场。创作了《刀安仁》、《烈焰景颇》等一批精品剧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保护,全州获批保护名录项目193项,代表性传承人252人。地方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5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译制民族影视片284部、电视剧1626集。

九是深入实施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德宏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包含4个边境县、22个沿边乡镇、57个沿边村委会,覆盖509个自然村、3个沿边农场,涉及沿边行政村的62.7%少数民族人口,惠及36922户、153021人。通过3年实施抗震安居、产业培养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六项工程31个子工程,实现“五通”、“八有”、“三到达”的目标。全州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自2015年7月启动以来,财政部门积极梳理整合资金渠道,及时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