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白州发展“加足马力”——大理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之十五

28.12.2018  18:12
 

□ 本报记者 张婧怡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创新为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为白州发展“加足马力”。

从无到有 快速发展

1977年我州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各县市也相继于1977年—1980年成立了县市科委,从此我州科技事业走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改善科技发展环境。全州科技计划从实用技术的推广到试验研究,从一般示范到技术攻关,从单纯的农业科技到向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全面推进,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发展领域拓展,使科技的触角延伸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据统计,1979年—2015年,全州共实施科技项目1800项。2013年以来,全州共认定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300多项,其中,组织申报并通过认定的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省级“云药之乡”8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自1979年设立科技成果奖励以来,截至2017年,全州共获省政府奖励199项;州政府共奖励科技成果931项,重奖科技杰出贡献奖3人,近7200人次获奖。2009年—2017年,全州成果登记241项,涉及农业、工业、医疗卫生、防震减灾、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为促进农民增收、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创造能力大幅提升。2003年至2017年,全州新增专利申请近2700件,新增专利授权近17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211件,专利数量不断取得突破,质量明显提高。

2018年,全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1.5%。

人才储备为科技发展蓄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发展的根本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州紧紧围绕科技发展需求,坚持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全州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以来,全州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1人,培育选拔省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3人和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2人,培育省创新团队2个。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共建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其中院士工作站9个、专家工作站7个。2016年,“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在大理授牌;教育部“蓝火计划”在西南首家落户大理。

科普宣传让科学技术深入千家万户

上世纪80年代下乡开展科普宣传条件很差,群众接受程度也非常有限。现在村里都有了自己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村民们都主动学习科学养殖种植技术。”州科协原副主席段剑生回忆起自己30多年的科普工作经历万分感慨。

多年来,我州一直高度重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宣传普及科技法规政策和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不断丰富科普载体和科普方式,把科技政策法规和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到2015年末,我州基本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9%。2017年,我州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州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科技创新驱动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为白州发展“加足马力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工作时,针对我州科技企业发展提出要“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发展”,为我州科技企业以及科技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全面审视发展大势,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作为更好引领全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激活力,不断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在脚下,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将为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增添新的更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