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洱海面源污染

24.04.2015  14:36

洱海是大理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具有调节气候、发电、农灌、航运、水生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发展思路,强化分类指导,高度重视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结提炼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种养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推广、生态湿地建设、不同种植模式氮磷流失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控源、减排、循环、利用”的目标。洱海流域是大理州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自“九五”以来,在大理州委、州政府及各级领导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得以落实,相关法规、规划得以出台,洱海保护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洱海保护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各级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洱海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洱海水污染控制在未来10年内依然任重道远,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点多、面广、量大、治理难度高的农业面源污染依然是洱海的重要污染源,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流域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成效、找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需与中国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深化农业环保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得到国家及省级科研院所(站)在洱海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上提供技术、人才及经费支持,为高原湖泊(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