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至 云南农业保险也迎收获

09.09.2015  10:49

    又到了秋收的季节,连日来的阴雨依旧挡不住收获的喜悦。云南省围绕全省重点扶持的畜牧、果蔬、茶叶、薯类、生物制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林产业、咖啡、辣椒等18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开展地方农业保险试点,并取得了成效。

    农险为云南省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超过1700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8.23亿元。

     我省着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是世界公认的地域灾害能力较差的“弱质产业”,我省又是全国遭受农业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农民抵御农业灾害的能力普遍较弱,不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而农业保险成为了保驾护航的最佳利器,对化解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7年起,受益于中央财政对农险保费进行补贴,云南省“三农”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在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农户和地方政府的肯定。

    但是,一些短板也逐渐显现,农业保险运行时间短,农业风险数据缺失,农险经营和监管经验较为缺乏,再加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导致现阶段农业保险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

    “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稳产增效,保障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财政补贴方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功能作用;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农民群众的风险意识,激发”三农“保险市场潜力,拓展农村保险市场等。”云南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云南农业保险有成效

    2014年,在省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省保险业按照“新国十条”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安排部署,积极试点农险新险种,努力提高保险服务“三农”水平。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7.36%,保费规模全国排名第10位、西部地区排名第4位,其中商业性农险规模连续2年全国排名第一。农险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超过1700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8.23亿元,同比增长36.05%,超过170万农户从农险保险赔款中直接受益。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均全部开办,全省农险产品20个,经营农险的公司7家。2015年1-4月,全省农险保费收入2.73亿元,赔款支出1.02亿元,保费规模全国排名第9,农业保险已成为我省农业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局引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争取政策支持,稳步扩大享有财政补贴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现农业保险全省129个县全覆盖。”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农业保险已经发展到20个品种,基本覆盖了云南农业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小牲畜和经济林木,农险品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初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试点开办特色涉农险种

    我省保监局还支持辖内保险机构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试点开办了多个特色涉农险种。

    据介绍,2010年在西双版纳全国首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项目,将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赔偿由原先单一的政府赔偿转变为政府+商业保险合力赔付的模式,让受灾群众得到赔偿更快、更高,政府的压力更小,2014年该险种实现全省统保。

    同时,大力发展农房保险,2007年至2014年,全省累计共承保农房保险2157.89万户,实现保费收入1.58亿元,为参保农户承担风险保障金额1437.39亿元,累计支付灾害损失赔款8941.47万元,并在红河、临沧、德宏、版纳、怒江、迪庆、保山实现全州市农房统保。

    此外,结合地方特色,在红河州开办了商业性育肥猪保险和除虫菊保险,在文山、玉溪等地开办了辣椒保险,在大理、玉溪等地开办了柑橘保险,在楚雄等地开办了葡萄保险,保险服务地方农业经济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局将在保监会的指导下,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汇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省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快‘三农’保险发展。二是进一步规范‘三农’保险经营行为。三是进一步提高‘三农’保险保障能力。”我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云南信息报 记者闫墨宸)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