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泛绿波 云南祥云县栽桑养蚕改善生态助农增收

28.09.2015  11:01

  时下,走进云南祥云县栽桑养蚕的村庄,只见碧绿桑园遮望眼,如雪蚕茧堆成山,黄土地上泛起了绿波,到处可以看到桑茧丰收的场景。

近年来,祥云县通过政策促动、企业带动、措施推动,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成立养蚕技术协会,带动村民栽桑养蚕并为桑农提供技术服务,促使栽桑养蚕成为改善生态和助农增收的又一新路径,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扶龙头凸显带动战略

为把蚕桑产业培植成后续支柱产业,祥云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组织+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养蚕技术协会,带动农民养蚕致富并为桑农提供技术服务。

祥云县树立“建基地、壮龙头、延链条、富农民”的发展理念,组建培育了以祥云县银龙茧丝绸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促其延伸产业链,使其建立了10组40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以及烘烤鲜茧、制作蚕丝被生产线。银龙公司每年还拿出一笔资金,培训、扶持农户发展蚕桑生产,带动了26371户农户栽桑养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0多人。为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银龙公司牵头,组建成立了蚕桑协会,发展会员10452人。万余名协会会员采取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互教、互学、互助的方法,科学栽桑养蚕、防病治病,有效提高了产量、产值。

祥云县还着力培育发展加工型、外向型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蚕桑龙头企业,建成缫丝厂2个、蚕茧收烘站点14个,安装自动缫丝设备12组4800绪。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蚕桑基地和栽桑养蚕形成了“小农户、大基地”的体系,并成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新路子,实现蚕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栽桑养蚕规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经济效益。

目前,全县桑、蚕、茧、丝生产已初具规模,建立了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了以蚕桑种养为基础、蚕桑科技为先导、蚕茧经营加工为龙头、全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桑树成为摇钱树,蚕茧成了金元宝。”在祥云县,提起栽桑养蚕,人们自然对老桑区青坡村栽桑养蚕走上富裕路的事津津乐道。

青坡村有山地7912亩、耕地3500余亩,是个山多地多的半山区村落,生产效益一直很低,又因自然资源匮乏和区位劣势,村民长期处于仅够温饱状态。

近年来,青坡村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机遇,结合本村宜桑土地广阔、大多数农户会种桑养蚕的实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把蚕桑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来抓。

同时,走“公司+基地+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辖区内培植蚕桑龙头企业1家,成立蚕桑协会1个,形成了集蚕桑生产技术推广服务、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烘、蚕药物具经营、缫丝、丝绵制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蚕桑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较好地解决了贸工农各方利益关系,实现了“以农促工,以工补农、协调发展”。

10余年,青坡村靠栽桑养蚕,从“贫困村”蝶变成“富裕村”,远近闻名。

今年,青坡村蚕桑预计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将突破万元大关。”青坡村党总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赵成兴坦言:“栽桑养蚕使青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生活好了,纠纷少了,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最明显的是183户建盖了新房,全村户均有摩托车2辆,全村拥有私家车114辆。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