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社厅: 组织开展“云南省人社系统长三角地区跨越式培训班”的情况报告

17.11.2015  17:02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组织开展“云南省人社系统长三角地区跨越式培训班”的情况报告

 

2015年11月1日至7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陈豪省长在考察阿里集团总结会上的讲话要求,更好地发挥人社部门在服务和融入“一带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确立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先进的发展经验,领先的人社工作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省人社厅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云南省人社系统长三角地区跨越式培训班”的培训工作,于11月8日召开了培训总结会议。现将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及培训成果转化的打算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主题: 此次培训紧紧围绕“人社部门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确立的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参训人员: 一行40余人,由省厅4位厅级领导带队,16个州市人社部门的主要领导和20个省厅下属单位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培训。

培训情况: 围绕人社工作这一主线,培训行程涵盖了上海、浙江、江苏3个省市。

组织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了陈豪省长在考察阿里集团总结会上的讲话,先后考察学习了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人才大厦)、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浙江人社大楼服务大厅、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杭州海创园、梦想小镇、苏州规划展示馆、苏州金枫创业园、苏州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核心展示区、昆山留学生创业园,以及海康威视、中控集团、艺福堂公司等创业典型企业。

就创业带动就业、认识—适应—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大数据时代下的人事人才工作3个专题进行了集中学习。并与两省一市的人社部门开展了3次集中工作交流。

二、主要收获

全体学员在开拓眼界、震撼心灵的同时,对两省一市人社部门在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和当地发展战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魄力所折服,对比了我们的不足,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

(一)擅于“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 上海市 抓住国家在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试点的重大机遇,抢先试行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10亿元,建设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抓住“科创中心”建设要求,建立了外籍人才从就业居留身份向永久居留资格转换的机制,自贸区探索建设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业项目海外预孵化,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打造海归创业专属“孵化地”。 杭州市 紧紧抓住“未来科技城”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对创业人才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服务、分类扶持,打造了“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四支创业“新四军”,杭州海创园实现了从2011年11亿到2015年预计突破100亿产值的裂变式快速增长。

(二)敢于“先人一步”的创新精神。 上海市 于2011个就率先在全国打造了第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预计2015年全年实现税收超过10亿元。从2016年1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海市市民不再区分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均可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据了解,上海将是全国首个真正实现城乡医保统筹的地区。 浙江省 早在2012年就开始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着力打造农村电商平台,扶持各类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将农副产品上网上线,抢占农副产品线上国内、国际市场高点。 江苏省 在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全省人员基础信息库,实现了“同人、同省、同库”,“一人、一号、一卡”,目前正在探索建设业务大数据集中整合。

(三)强于“市场导向”的工作智慧。 从人社部门开展创业园区建设看,上海、浙江、江苏 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机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性作用,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在创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就通过市场公开招标,引入专业的创业孵化机构来管理运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部门主要在后期监管上下功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聚合风投公司、战略发展咨询公司、第三方调查评估公司、财务公司等对孵化机构及其入驻的创业项目,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评价认定,按照认定情况再给予相应的扶持资金拨付,严把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出口”。 从人才评价使用来看,上海市 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于今年7月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真正做实了用人单位主体地位为先导,市场配置和评价为基础、政府引导扶持为补充的人才工作理念,通过市场的评价方式来统筹体制内外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体制内外的人才分成基础型研究和运用型人才两个大类来进行分类指导,评价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和思维进行。基础型研究人才的评价,论文不是看数量、而是看质量,看你发表在什么期刊上的同时,重点看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和频率,体现的是全行业的认可。对于运用型人才,在看你获得多少研究成果,取得多少发明专利、获得多少科研奖项的同时,重点看你的成果转化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风险投资基金愿意对你这个项目投资多少钱,作为知识、技术入股,你所占的股份比重是多少,依据这些完全的市场标准进行评价,真正突破了人才评价一直以来重“资历、学历、身份”的困境。 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来看,上海市 将科研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完全下放给高校、科研院所,解决职发明个人使用的问题,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科研项目人员经费比例,鼓励在职和离岗创业。科研人员可带科研成果和项目,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创业,与原单位其它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与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创业孵化区内(3至5年)返回原单位的,工龄连续计算,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精于“换位思维”的服务模式。 上海市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整个人社系统内部打造了一个前台收件、后台审批的办理流程,把服务对象的便捷和服务体验作为程序设计的首要条件,对人社部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全面梳理,设立“一站式”人社服务大厅,实现了部分业务办理工作系统内街道、区、市的三级无缝流转。 上海市 从企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出发,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搭建了中小微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中小微企业培训需求,统一培训标准,完善培训测评机制,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培训效果。

(五)勤于“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两省一市在狠抓政策落实方面的务实作风也给培训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出台的各项政策都是实打实的“干货”,面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大家上下一心,都在想办法、找出路。 上海市 委、市政府下发“科创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在两个月时间内,上海市人社局就出台了全市第一个“配套政策”,速度之快,政策创新力度之大让人深感震撼。 浙江省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公务员日常考核与办公OA系统结合起来,人员日程管理、公务文件流转、工作业务分办、人员业务能力测评等事项都集合在一套系统之中,每天随机从系统中抽选部分同志全体职工对其工作业绩进行网络盲评,厅领导带头全体人员遵照执行,不干事、不想干事、不能干事的人呆不住了,大家都在加强学习,都在谋业务、抓落实,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大大提升了机关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看到差距

找到差距、认识到差距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与两省一市人社部门的各项工作对比来看,全省人社系统在观念和能力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一)想不想发展的问题。 观念有很多方面,重要的就是你想不想进步,想不想发展,想不想创新,想不想创一流,这个思想观念首先要解决,我们一部分同志首先就不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二)愿不愿付出的问题。 两省一市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他们依然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而我们系统的一些干部,追求“好在”,缺乏责任、缺乏进取的意愿。

(三)敢不敢创新的问题。 在工作创新中,很多同志一讲开拓创新,就感觉阻力很大,始终质疑这事能不能干,政策允不允许,干得成干不成,当我们在怀疑能不能干合不合法的时候,外省已经做出了实际经验。

(四)能不能干成的问题。 能不能干,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政策出台了,始终落实不到位,落实的效果与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同志,把资金制约作为政策落实不了的最终原因,主观上不去想办法、不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综合起来看,我们与长三角地区人社部门的差距是人的差距,最根本的是干部和人才的差距。让一件事办不成,一个理由就足够,要让一件事办成,却要很多条件支撑。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人社部门的领导干部,需要从思想和观念上真正转变过来,敢于担当、勇于学习,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四、下步打算

对照两省一市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全省人社系统看到差距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人社部门从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向经济推动主体部门延伸的空间,看到了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的方向和方法,看到了人社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智慧,看到了人社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树立了发展的信心和争先进位的勇气。下一步,借鉴两省一市的一些具体做法,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各板块业务工作统筹、强化工作合力。 在就业、人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人社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职责,加大政策及项目实施统筹。以贯彻落实陈豪省长和李江副省长调研我省就业创业工作重要指示为重点,搭建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协调平台,对创业扶持的项目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统筹,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县级层面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统筹力度,做到政策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统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大力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按照“四个一批”(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培训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依托定点培训机构,转移一批技能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培养一批适应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依托各类创业基地,扶持一批劳动者实现创业就业),努力实现“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前帮助100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推动服务创新。 抢抓“一带一路”、辐射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建设公共创业实训基地。 借鉴学习上海经验,拟在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云南省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该基地承担创业实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两大功能,搭建创业能力实训、产品实验试制、创业企业孵化、创业指导服务、职业技能实训和国际交流合作六大平台。 二是建设云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国际人力资源市场)。 采取省市合作模式,拟依托昆明市现正在建设的博欣人才广场为基地,建设中国(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国际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 三是建设国际职业培训交流中心。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开展“南南合作”和全球妇女峰会重要讲话精神,拟依托云南技师学院按国家项目规定标准建设中国(云南)国际职业培训交流中心,承担南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人员职业培训任务(每年可承担1000名培训任务)。 四是加快人社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省、州(市)、县、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金保工程”二期、省级信息系统灾备中心、人社标准化等项目建设,提升人社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基础能力。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激发“互联网+人社”的活力。 着力推进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推动“互联网+人社业务”协同应用与融合发展,打造“智慧人社”,促进各项工作协同发展,提高决策支持的科学性、适用性,经办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监察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以各类数据“省集中”为基础,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构建“人社云”。应用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对人社工作的所有业务板块进行改造升级,并实现各业务板块之间、上下级之间、厅内与厅外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在此基础上构建业务经办与监测分析系统、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智能监管与稽核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在6大业务板块领域,结合人社工作实际,以方便群众提升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各专业系统推广运用的基础上,逐步探索系统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与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衔接的人社移动客户端,打造“掌上人社”系统平台。进一步做强、做精“云南人社众创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双创”的特殊优势。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打通人社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持续推进“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全力打造人社工作升级版。 为进一步把 “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落实到人社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要求,在提升人社干部业务、能力、作风上下功夫。 一是创一流业绩。 在掌握全国人社工作同类业务一流水平的具体情况,了解各省、市、自治区同类业务工作发展情况,对标全国一流水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全面分析和查找存在的差距或薄弱环节,确定我省人社工作在全国人社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全面分析影响或制约争创一流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的办法措施,确定近期、中期、远期赶超目标,力争3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树一流形象。 根据人社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通过抓作风养成、服务质量、廉政勤政,形成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展现人社干部良好形象。 三是建一流队伍。 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落实为抓手,抓思想教育、能力建设、效能提升。抓干部培训,开设云南干部在线学习人社板块;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社部门业务交流学习,实现考察培训常态化,对领导干部进行前沿培训。建设两个异地培训基地:依靠深圳——驻深办事处,辐射广东香港澳门把专家请进来开展培训;依托“沪滇”对口帮扶机制,互派交流干部,大力开展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