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肖本熊圆梦记

06.12.2015  11:35

美编 郭金龙 制图

    2015年春节刚过完,肖本熊就开始张罗他的博物馆挂牌事宜,那块黑底金字的“宜良本熊博物馆”牌匾,是邑中大秀才郑祖荣手笔,行书潇洒俊逸,挂在大门口,煞是庄重典雅。肖本熊把牌子挂上,端详了半天,眯着的小眼睛流露出一种实现梦想的幸福感。

    县委书记闻讯赶来参观他的博物馆,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肖本熊更是觉得无限的风光:一个生在乡间的农民,靠捡破烂建起了私人博物馆,“简直像做梦一样,有时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激动地说。

    光头,黝黑的圆脸盘,个子不高,木讷,爱穿有多个兜的马甲,肖本熊的模样特色鲜明,只要和他接触一次,再也无法忘记他。而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真诚与豁达。

    有一块嘉靖四十五年的古墓志铭被学者们格外看重,这块明代的碑刻距今已有450年了,肖本熊非常珍爱这块碑,原因是碑文的楷书娟秀端庄,俨然书法精品。但若说到古碑,恐怕还是那两块用端砚石刻成的墓志铭,不要说字写得好,就凭这温润似凝脂的石块,也价值不菲。原先,肖本熊在城边的大街旁租了一间硕大的厂房,给他的3万多件藏品遮风避雨,说是个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大仓库。去年年初,肖本熊看中了“滇中花木城”这块“风水宝地”,每年出租金16万余元,租下了12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并斥资300多万元,建成一座四合院式的简易博物馆,花了3个月时间,重新布展,陈列了上万件珍品,圆了自己的“博物馆梦”。

    人生如戏也如歌。

    肖本熊的故乡在宜良县城边的黄堡村委会,因为家里贫穷,16岁读初中时就开始到市场卖菜,以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是地道的“勤工俭学”,但初中没毕业就回乡务农挖地球去了。18岁那年,女朋友嫁给了一个“吃国家饭”的工人,老肖情绪低落。1978年,肖本熊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次年,他们的部队在蒙自参加战役,战友九死一生。1980年,肖本熊退役回乡。回忆往事,老肖感慨万千:“我们同乡6个人,活下来的只有两个,我是其中一个,所以觉得非常知足。

    退役后,肖本熊花了300元钱买了一辆破旧的小型货车,拉着蔬菜四处去卖,卖完菜就顺便收些废铜烂铁。1年后,积攒了一点钱的肖本熊又搞起了车辆修理。为了能赚更多钱,1985年,肖本熊开了一家“顺德钢窗厂”,同时做起收废品的生意。人生迎来了新的起点: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万元户成为稀罕物的时候,肖本熊已有30多万元存款。

    但是,2003年以前,宜良县城的人只知道肖本熊是一个“收破烂的人”,衣着邋遢,其貌不扬,走村串寨,专收破铜烂铁、废旧报刊。很少有人知道,老肖做这个行当近30年,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整个滇中地区都留下他的足迹。哪里有个“好东西”,老肖很快就知道,痴迷于收藏的肖本熊,甚至不惜数百公里长途跋涉,去看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好货”,真东西见过不少,假东西也欺骗过他无数次,而且花了不少的冤枉钱。但老肖凭执着与真诚,获得了得大于失的结果。

    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为什么要搞收藏?老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20多年前,老肖在乡间收购到一个铜盆,论斤卖给一个买主,所得两元多。可是后来他才知道,这个铜盆其实是一件文物,那人一转手就卖了200多元,是他出手时的数十倍。老肖被“击醒”了:没有文化知识,不但发不了财,还经常吃亏上当。他觉得光收些破铜烂铁变卖远远不能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必须在收破烂中更注重文物的判断和收购,这一行业说不定就能成就一段精彩的人生。于是,他费力地找来一些有关文物收藏、保护的书籍,认真地钻研起来,认知了一个其乐无穷的精神世界。

    从认知到痴迷,老肖走着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收藏之路。

    1990年,听说丽江泸溪有一块金赐淮阳的匾牌,肖本熊激动不已,当天就带着几个馒头,挎上军用水壶出发了。到丽江后,他徒步一天一夜,终于得到了这一藏品。而动作最大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昆明铁路局举办了一次拍卖会,他花了140万元拍得了两列昆明开往上海的旧列车车厢,这一“壮举”引起了轰动,人未回到宜良,已有十几家媒体记者等在他的门前等待采访,老肖一时成为新闻人物。有一次他在收废铁时偶然得到一个铜杯,雕刻精细,一说是酒杯,又说是下围棋时计时间的插香樽,他花了50元购买了下来,有人出了3000元把这东西买走了。1990年,他两百多元钱收了11本陆军讲武堂的书,其中有4本教材,8年后,有人出两车废铁换书,那两车废铁当时他卖了两万多元。早年,老肖玩古董别出心裁,他的办公室安了一台产自1970年的老式电话机,没有拨号键,只能接不能打,仓库里还有七八台更古老的电话,年份少说也有100多年。

    渐渐地,老肖觉得文物不能一卖了之,卖到死那天,他还是一无所有。于是,他想把藏品集中起来,搞一个博物馆,为家乡添一处文化景观,比收购变卖更有意义。

    仔细参观老肖的藏品,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另类:有一台铣床是日本人在1941年制造后运到中国大连,后来又从大连运到云南用于滇越铁路建设的机床,后因精度不高被丢弃,上世纪90年代初,被昆明铁路局拍卖,当时肖本熊正在经营一个废品收购加工厂和钢窗厂,加工钢窗也用得到铣床,他毫不犹豫地把铣床买了下来,老肖说这台铣床是他的“镇馆之宝”。他的藏品有铜器、锡器、古兵器、匾额、墓志铭、圣旨、陶瓷器、紫砂器、字画、邮品、服饰、古玉、古钱币等数十类近4万件。在这些藏品中,明清时期云南的匾额、墓志铭,滇越铁路历史遗物和二战时期各类兵工机械应有尽有,除了各个历史时代的藏品外,博物馆的“红色回忆”展厅里还陈列着毛主席的照片、老式留声机,其中还有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最被老肖看重的是滇越铁路“进口”铁轨,一段80厘米长的铁轨上铸着“1880年,英国伯伦钢铁公司”字样。他收藏有英、美、法等6个国家的各式铁轨,时间跨度从1880年至1941年,有些铁轨连省内的铁路博物馆都没有。那几辆蒸汽式火车发动机、老式军用摩托更是让人怀念一个刚刚逝去的时代。

    为了收藏,老肖吃尽了苦头。

    他常常会出现在一些偏僻的山村中,为一条并不准确的收藏信息而四处奔波。肖本熊先后卖了5处房子、商铺,加上这些年做废品回收生意的钱,肖本熊先后把2000多万元的家产全部投入收藏,欠债300多万元。“如果没有钱了,就把一些藏品卖掉,拿去还债、补贴家用。”肖本熊无奈地说。可是,近几年来,老肖一件藏品也舍不得卖,他心中装着一个梦想。

    2009年,昆明市文化局给他颁授了“宜良本熊博物馆”牌匾。让老肖高兴异常的是,2011年秋天,宜良县收藏家协会成立,他被选为该协会主席,还当了县政协委员。

    不能再在原来公路边的那个大仓库中陈列文物了,他要为这些宝贝找一个像样的家。于是,2014年,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滇中花木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并重新挂牌,开门迎客。

    作为私营博物馆,肖本熊面临许多困难:资金不足,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那些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藏品亟待整理研究,今后的出路在哪里?一系列的问题,尚无较好的解决办法。但肖本熊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凭废品收购站的收入,苦苦支撑着博物馆的运行。他说,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境地,他绝对不会卖掉一件藏品,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收到的藏品,是一个地方不可复得的精神财富,他要坚守到最后时刻。(云南日报 记者李成生)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