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汇聚力量战贫困

04.10.2018  10:30

  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屏县贫困村由45个减少到4个,贫困人口由9730户36052人减少到1018户3368人,贫困发生率从12.15%降至1.34%。

  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石屏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仅2014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0多亿元,促进贫困地区和广大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累累脱贫硕果,得益于这片土地上所有干部群众辛勤汗水的浇灌。是他们,为这场攻坚战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力量。

  55支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对有2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全覆盖,3268名各级挂包干部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

  完成24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农户1124户4286人,并全面实施农危房改造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9元,同比增长10.5%

  干部深入一线勇于担当实干

  到问题最为突出、基础最为薄弱、最为边远的村寨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石屏县对领导干部发出的号召,更是要求。

  在石屏,围绕脱贫攻坚,县级主体、乡镇落实、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分明而有序。

  县级层面,组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级行业部门选派一名班子成员进驻指挥部,有效打破部门、行业、领域界限。乡镇层面,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组成9个工作组进驻9个乡镇,组长担任责任乡镇指挥长,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指挥长。村级层面,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与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组建战地指挥所。

  与此同时,石屏选派312名作风能力和素质过硬干部,组建55支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对有2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全覆盖。又组织3268名各级挂包干部,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格局逐渐形成。

  石屏县地方税务局党总支副书记李家贵主动请缨,来到深度贫困的牛街镇老旭甸村;石屏县教育局的宋建斌在先后参加村建工作队、村改委工作队、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之后再次担任扶贫工作队员,足迹遍布县西北部最边远、贫困的山村……

  脱贫攻坚一线的堡垒建成。石屏又通过“逐级调度”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最末端,将这些堡垒的战斗力充分激发出来。

  据统计,石屏县对所有农户进行了至少2轮以上分析研判,对重点群体、重点户的分析研判有的甚至达5次以上,最终实现问题清零,确保重点群体经得住抽、收入经得住核、住房经得住看、教育医疗保障经得住盘、台账资料经得起翻、脱贫成效经得住验。

  在这一过程中,石屏建立了巡回督察制度与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进行严厉追责问责。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处理责任人659人,确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没有脱贫攻坚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精准施策

  2017年的一天,哨冲镇多白者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长阮海明路上偶遇要去镇上反映情况的李东珍。老人年近七旬,家里收入不多,住的房子又破又小,却还不能评建档立卡贫困户。阮海明当即进到他家了解情况,为其解答之前未被纳入贫困户的原因,之后推动相关政策一一落实,又帮助老人的儿子找到了打工的好去处。如今提起脱贫攻坚,老人就会竖起大拇指。

  脱贫攻坚事关千家万户,面临的情况之复杂难以想象,阮海明所遇见的情况也非个例。要让群众真正认可脱贫攻坚,在“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下,因人因户精准施策至关重要。

  从农户实际出发,石屏将其分为自身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以及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针对前者,一是依托全县多年来造就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为数众多的农产品经纪人,实施“菜单式”产业帮扶,建立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关系,增加其生产性收入;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扶贫培训,或组织就近就业或建立长期劳务输出机制引导劳动力跨县跨省输出,增加其务工收入。

  针对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农户,从生产帮扶开始,配套实施其他的帮扶措施,如开发护林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或以低保进行保障。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策兜底、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代养代管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增收,配套好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开展帮扶。

  在住房安全的保障上,石屏县完成24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农户1124户4286人,并全面实施农危房改造。对农危房进行改造时,根据其结构、建筑面积、破损情况“因房施策”,针对每户农户经济状况“因户施策”。

  对贫困户定实攻坚措施的同时,石屏将分类因户施策扩展开来:对已脱贫的进一步健全扶贫跟踪评估机制;对收入在脱贫线附近的非贫困户,通过开展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倾斜帮扶增加收入;对教育和医疗负担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视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予以帮扶,杜绝因病、因学成为新的贫困户。

  树立文明新风夯实脱贫根基

  “生活是灯,吃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这是龙武镇残疾贫困户李启亮的脱贫感言。曾经的他,因为没有思路、技术而致富无路,如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起蔬菜种植,家庭年收入增加到5.6万元。

  李启亮的感慨,正应了“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这句话。石屏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明白人、带头人和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引导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生产新风拂面而来。

  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群众所展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不止于此。

  曾经在石屏,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石屏坚持实行刚性约束严管“关键少数”,采取村监委监督、组建红白理事会、订立村规民约等措施进行有效遏制。2017年以来,全县农村客事办理比以往减少了近50%。

  曾经在石屏,卫生环境“脏乱差”普遍存在。石屏在所有村寨建立卫生公约、确立卫生清扫日、划定保洁责任区、签订家庭保洁承诺书,206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指导帮助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每名帮扶干部与群众一道收家治家,从“改变一户”到“带动一片”,最终实现村庄整洁、庭院干净、群众精神。

  陋习渐去,新风形成。在石屏,“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成为过去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将成为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

  记者   岳晓琼

产业扶贫: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脱贫”
  □ 本报记者 杨若兰 卖山羊收入2000元,卖梅子收入8000元,卖中药材收入1.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冲刺 扶贫干部的别样黄金周
东川区阿旺镇海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贫困户。云南频道
寻甸:在奋斗中收获幸福
  记者 茶志福 雍明虹 张雁群 浦美玲  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