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治疗关键在“早” 需定期测身高

01.02.2016  10:52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 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口中,3—15岁需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但是,我国每年因矮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儿童不到30万名,而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儿童不到3万名,总体知晓率、治疗率严重偏低。”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晓波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中指出,我国矮小儿童治疗并不理想,很多家长随意让患儿服用市面上的增高药品,不但没有长高,还会造成性早熟,所以亟需普及矮小症规范治疗知识,让患儿及早就诊。

图为陈晓波为患儿义诊

    据陈晓波介绍,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那么矮小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陈晓波说:“矮小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最主要的有四种,一是缺乏生长激素;二是膳食营养不均衡,很多儿童从小偏食,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导致孩子身材矮小;三是缺乏运动和睡眠不足;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由于很多疾病导致的,比如脑垂体病变等。

    据了解,活动现场一名叫小胡(化名)的矮小症患儿讲述了自己“长高”的经历,他在小学六年级时被确诊为矮小症,当时身高只有1米26,而预估身高应该在1米65左右,在接受陈晓波七年的治疗后,19岁时,小胡的身高达到了1米80。当被问及治疗秘诀时,小胡感慨,“没什么天赋秉异,听医生的话最关键。

    对此,陈晓波表示:“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遗传因素占80%,根据父母身高,基本可以估算儿童在正常生长条件的终生高。根据公式:儿子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女儿身高(cm)=(父身高 ×0.923+母亲身高)/2,可以估算出小胡的终身高,应该在1米65左右,然而当时小胡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他的身高只能停留在1米2。”

    比预估的身高还要高,究竟是如何治疗的?陈晓波说:“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生长激素,然而这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目前没有任何的口服药品能够起到增高作用,因此家长还需提高警惕,误被市面上的增高药品蒙骗。

    另外,陈晓波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和睡眠成为儿童长高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现在孩子一般很少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最需要警惕的是激素过多的食物导致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要提前长,但是最终生高往往不理想,运动方面可以多打打篮球,跳绳,都是有助于长高的很好的运动。而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1点左右,所以10:30最好已经进入深睡眠状态。

    据了解,国内患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陈晓波说;“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骨骺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越早了解骨骺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坚持系统治疗,大部分矮小患者都能恢复正常身高。因此,家长应坚持定期为患儿监测身高 ,应每三个月测一次,做一次评估。”(记者晏珊)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