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社会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解答

20.03.2017  20:31
厚植文化根脉 促进繁荣发展

        话题

        我省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怎样加强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如何推动云南文化“走出去”?3月9日,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社会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解答。

        问题: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回答: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艺繁荣发展,节目中,李涛就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了介绍。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脚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定位逐渐清晰,积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积极主动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制定文化发展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依靠人民群众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服务。今年,省文化厅将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时间表,加大对各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督察力度,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管理体制,建立省、州(市)、县三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同时,继续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改革,建立法人治理机构试点。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2020年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105项增加到130项以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285项增加到500项以上;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由现在的53人增加到100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由765人增加到1000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达到2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达到100个,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传习馆(所、室)数量达到300个以上。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依托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在乡镇建设综合文化站的分馆,在村、社区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中心,形成流通服务点比较健全的总分馆制,今年争取完成试点工作,2020年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县馆都建立总分馆体系。开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出台我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使“文物活起来”,文物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另外,继续指导好丽江市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尽快启动昆明市试点,推动形成若干个文化消费的有效模式,拉动文化经济发展。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认真研究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舞台艺术繁荣发展。

        问题:为什么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图书馆恢复后只开放了一天?

        回答:跟进了解情况,认真作出答复

        大理喜洲镇的张先生反映说,喜洲古镇改造过程中,唯一的电影院被拆除,到现在9年了都没有恢复重建。另外,古镇改造恢复了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图书馆,对此当地居民都感到很高兴,但使人遗憾的是,从恢复到现在,图书馆只开放了一天,这一天还是因为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夫人捐献物品才开放的。“有些民间组织、书画社反映,他们没有活动场所,能否提供这个地方给他们使用,他们会尽义务管理这个图书馆,但是找到镇长,镇长说他无权解决,找到州里、市里的文化单位,他们也说解决不了。

        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李友仁回应道,电影院拆除以后未新建,这涉及到古镇的规划,电影院要建在什么地方,必须要符合规划,所以这个问题要作进一步了解。至于图书馆开放的问题,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全省的情况来看,从省到县,所有的图书馆包括乡镇图书馆,这几年免费开放以后,不仅开放的时间在延长,开放后在拓展业务方面也做得很好。张先生反映的问题,公共文化处将致电大理州文体局,了解清楚情况后再作出书面答复。

        问题:怎样加强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

        回答: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滇剧作为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流派纷呈、剧目众多、名家辈出,被誉为滇粹、省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些年来,滇剧日渐衰落,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让很多学习滇剧的学生和教授滇剧的老师感到担忧。

        一方面,滇剧专业的招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一直都在招生,但是由于院团一直都在缩编,最后进入专业院团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人都转行从事其他行业。“滇剧学习年限长,课程量大,学生为此付出很多,但毕业后又不好找工作,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学校经费缺口大,剧团人才缺乏,专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容纳滇剧演员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省滇剧院人才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院长郭维平对此深感担忧:“现在的滇剧院平均年龄是36岁,在人才上出现了断代,如果断代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这个剧种就会逐渐消亡。此外,院团的编剧、音乐、舞美人才十分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院团发展的瓶颈。

        怎样解决滇剧人的烦恼?李涛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与扶持工作。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传承发展的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去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和措施。就省文化厅而言,将针对人才培养、办学、就业、经费、市场培育、观众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下一步,要强化体制机制的保障,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培育动力。同时,加大财政对院团和院校建设的扶持力度,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夯实人才培养基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组织青年演员比赛和新节目展演,对地方戏和民族剧实行剧本选题扶持计划。

        问题:如何推动云南文化“走出去”?

        回答:积极发挥对外文化交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云南文化要扩大影响,重在“走出去”。

        对此,李涛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发挥对外文化交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联系,去年派到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团组有36起,650多人,不断将精品力作推出去。值得一提的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中缅胞波狂欢节,中越老三国丢包节,还有目瑙纵歌节等,都邀请毗邻国家相关人员参加。此外,依托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主动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将精品力作推出去的同时,增进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所在国对云南的了解;擦亮文化中国七彩云南等对外交流文化品牌,近3年来已经组织7个艺术团体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

        在扶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方面,李涛介绍,近几年在省文化厅的参与支持下,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孔雀》《云南印象》《十面埋伏》等优秀剧目到周边国家和欧美演出,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在国外演艺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赞扬。

        李涛表示,下一步,省文化厅要对接好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做好我省的发展行动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中国七彩云南品牌建设,做好与匈牙利、柬埔寨、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今年,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缅甸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文物考古交流合作,支持和帮助缅甸对蒲甘地震受损佛塔进行修复,加强南亚、东南亚考古基地的建设。

        本报记者  杨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