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综合监管融合 让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13.08.2019  10:00

公共资源交易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大量财政资金,如何确保其公开、公平、公正,历来备受关注。“为此,昆明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防范体系,通过全流程电子化、‘互联网+监管’等方式,让公共资源交易真正做到在阳光下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电子化交易实现全流程在线监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化办公为公共资源交易带来了改变。“电子化交易对每个步骤都设置了严格的规定,每个流程都有相应的时限,可以督促专家在规定时间内办完,提高了效率。”该负责人说。

昆明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启动较早。2010年,昆明市从交易平台整合、体制机制改革、交易方式革新等方面入手,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起来、数据用起来,成为第一批全国电子化招标投标试点城市。2014年,昆明市实现了招投标“全流程、全区域、全覆盖、全封闭”电子化,并且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验收。目前,昆明市已建成一个专业门类齐全、评标设施先进、内部管理规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随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各服务平台的整合,做到了交易项目从立项审批到交易各个环节全程可查,全流程在线监督,提升了交易流程的透明度。

“服务+监管+监察”让交易更公正

确保阳光防范体系“阳光”,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为落实“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要求,昆明摸索出了“服务+监管+监察”的工作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服务方面,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等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防止公共资源交易碎片化,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在坚守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精神、原则及强制性规定的同时,昆明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将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投诉处理权限进行优化重组、集中提升,以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为责任主体,履行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统一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将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协调招投标职责,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处理投诉职责进行整合,统一将权限赋予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

在监管中,逐渐形成了三段式管理格局: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标前立项审批、核准备案;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负责标中受理投诉,调查取证,约谈警示,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标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合同进度等管理。三方面职责边界清晰、责任清楚,既互相贯通配合,又互相制衡监督,进一步保障了交易的公开透明。2018年初,在全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统一顶层设计下,市纪检监察部门向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派驻纪检组,加大了监察力度,形成了“三合一”监管模式。

此外,昆明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设置专门的开标视频见证室、评标视频监督室,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做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可视化,音视频管理档案化以及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既解决“项目多、人员少”之间的现实矛盾,又解决监督工作“碎片化”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多元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提供大数据服务,既监督服务工作,又监督代理机构;既监督招标人,又监督投标人;既监督评标专家,又实现多元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监督。为甄别、预警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科学、精准、高效的智能化监督提供重要依据。“只有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挖掘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监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搭建起更牢固的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防范体系。”该负责人说道。(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