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扶贫攻坚走出新路子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04.06.2015  00:48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走基层第四站寻甸》系列报道之二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走基层报道组 记者栗飞 邹美连 杨雁 6月3日,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宏带领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来到昆明市寻甸县。小多姑彝族村202户村民住上了崭新的小洋房;象鼻岭村风景如画;鲁冲村蛋鸡养殖使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一个贫困县,在扶贫攻坚的路上走出了一条新的特色之路。

    寻甸县是全国592个、云南省7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2014年末,寻甸县共有贫困人口1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5%,占昆明市贫困人口的27.9%。去年,寻甸县整合各类资金3.06亿元解决了全县1.85万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今年,寻甸将把推进扶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力争实现再减贫2万人的目标,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小多姑村盖起了整齐的平房。记者廖斌/摄

     小多姑村:整村推进 彝族村落变化大

    一大早,全媒体报道组来到寻甸唯一一个纯彝族村——小多姑村。平坦的水泥路,道路边竖立着太阳能路灯,一栋栋现代洋房……给全组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据了解,小多姑村有351户人家,村寨距离寻甸县城不到20公里,距离昆明市区不到100公里,但村里很少有人愿意外出打工。他们依靠祖辈一代代传留下来的土地和劳作方式,广种薄收,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随着2013年12月宜居农房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全村351户彝族群众的安居房现建设完成202户,村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彝族村民住进了新房,各家各户实现人居区与饲养区分离。

    去年,小姑多村实施“863”产业扶持,带动示范玉米育苗1千余亩,脱毒马铃薯高产创建样板1150亩,并辐射周边4个村委1万亩示范种植。通过这轮扶贫项目,整个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逐步拓宽。“明年还将引进车厘子种植项目。”小多姑村村委会书记袁德荣介绍,村容村貌有了大变化,村民也改变了温饱即安的想法,主动外出务工,学习新技术。

    26岁的彝族小伙袁玉明在全村最早开始养猪。2008年从昆明一家农校毕业的他,在外打工两年,回乡后,便开始筹备养猪。去年8月,10平方米左右的养猪场开张了。“养猪很辛苦,但我就想办自己的养猪场。”袁玉明腼腆地说,目前,养猪场虽然规模不大,只有他一个人,喂料、清粪,统统都得亲自上阵。但看着栏里的20头猪,袁玉明心里很踏实。

    村民袁付亮家的房子以前是土坯房,他自己出资一万元,加上政府补贴,盖起了一层三室一厅的平房。今年3月袁付亮一家搬进了新房,寻甸县扶贫办主任李昌宏说,为了让住上新房的群众“渴了有水喝”,村委会争取资金架设起13公里长的管道,让家家户户通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

    现在,小多姑彝族村300多户村民中的202户有房住、有水喝,成立了养鸡协会,下一步还要发展200亩莲花白种植,另外一百多户群众也将在二期建设完成后,陆续住进新房,开始前所未有的新生活。

    小多姑村只是寻甸整村推进扶贫的一个缩影。仅去年,寻甸全县共完成整村推进135个,解决18537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美丽乡村”象鼻岭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记者廖斌/摄

     象鼻岭村:“江南水乡”式的美丽乡村

    走进寻甸县河口镇糯基村委会象鼻岭村,整个村依偎在清澈见底的牛栏江畔,好似一幅山水画。通村道路平直、干净整洁,一路走来,宽敞的村民活动场所和一栋栋蓝白相间的小洋楼映入眼帘。

    依山傍水的象鼻岭村,有着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据了解,作为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象鼻岭村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建设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宜居宜业宜游的“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据象鼻岭村村支书方朝坤介绍,目前,全村有农户68户298人,耕地314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烤烟种植和务工。

    由于村庄前临牛栏江,后傍寻甸——北大营旅游专线,村民充分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大树杨梅、蓝莓等特色种植,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业正在兴起。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56元,是该村委会经济条件较好的自然村。

    据介绍,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679.59万元,其中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万元,重点村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1万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348.59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完成规划建设25项,并于2015年2月通过县、市两级验收。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象鼻岭村所在的河口镇实行的是“整乡推进”战略,通过这一策略,基本上构建了全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框架。

    河口镇位于寻甸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工作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已初步形成以烤烟、泡核桃、肉牛、山羊、蛋鸡为主的一大批发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河口镇完成烤烟规划连片83180亩、核桃种植6000亩、肉牛良种繁育1000头、种山羊养殖2800只、生猪规模养殖3000头、蛋鸡养殖60万羽、牧草种植12000亩。

    河口镇党委书记赵洋说,河口镇的扶贫路线,第一步是做好规划,道路建设,交通打好基础,安居房建设,让村民安居乐业是河口镇的重点目标。

鲁冲村的养鸡场让这里的村民富起来。记者廖斌/摄

     鲁冲村:蛋鸡养殖 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来到寻甸县河口镇鲁冲村,这里三面环山,植被丰富,满眼绿色。走进村里一个家庭养鸡场,一排排的蛋鸡正在啄食饲料,这是鲁冲村的特色产业。

    河口镇鲁冲村是寻甸县通过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又一个村子。鲁冲村共有居民560户,居住着回、汉、彝、苗等民族,一共2323人,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今年,全村种植烤烟1850亩,预计产值830万元。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力推进农民创业致富,鲁冲村依托本村优势,形成以种养殖业,特别是蛋鸡养殖为根本的产业化格局,使全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鲁冲村紧邻河口至县城的公路,交通便利,距县城仅14公里,给产品、物资的运输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使物资和技术更快地引进来,农产品能更快地送出去。1998年起,鲁冲村民就开始尝试蛋鸡养殖。

    鲁冲村党支部书记支书保加有介绍,目前,村内先后共有84户村民参与蛋鸡养殖,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最少有3000羽,最多时达到了26000羽,全村年蛋鸡养殖总收入约4500万元,形成了鸡蛋、淘汰蛋鸡、鸡粪等系列产品的销售链。

    40岁的马仲光是全村最早开始养殖蛋鸡的村民,目前已成为全村蛋鸡养殖大户。在他的帮助下,村民开始大规模蛋鸡养殖。马仲光介绍,目前,鲁冲村已成立蛋鸡专业合作社,配合自己开办的养殖公司,全村蛋鸡养殖得到进一步发展,鲁冲村的村民将过上全新的生活。

    相关新闻:

    [系列稿件之一]: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立体呈现寻甸新貌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