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规严厉控烟并非难事

02.06.2016  02:48

    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据统计,我国现有烟民超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近30%,约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伤害。而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发布《云南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及烟草广告情况暗访评估结果》显示,调查的398个公共场所,1/3的餐厅有人吸烟。在调查的公共场所里,有禁烟标志的仅26.1%。这说明,无论是公共场所禁烟的宣传,还是公民自律方面都严重欠缺。事实上,指望简单的宣传教育或提醒是无法有效遏制吸烟的,即使有禁烟标志,人们一样可以不遵守。因为在云南的公共场所吸烟,几乎没有什么违规成本。

  没有约束自然没有规矩。在国内,已有18个城市先后制定过地方性的无烟环境法规。由香港肇始的禁烟令经深圳等地学习使用后,逐渐北上,形成香港、北京、深圳三地最为严格的禁烟令,效果也最为明显。一年前开始执行的北京《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几乎相当于在所有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这看上去影响烟民的禁烟令,现在评估起来,效果却出奇地好。北京对此禁令表示拥护的态度,甚至超出了制度设计者的想象。而在历时更久的深圳,几乎所有餐厅都设有禁烟标志,中型餐厅还会有屏幕特别展示由名流或明星参加的禁烟宣传片。

  在上述城市,违规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确将会被罚款,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本身就对二手烟环境恨之入骨,因为服务人员和客人饱受二手烟之苦。所以经营服务人员往往十分自觉制止吸烟行为,并以禁烟令作为高悬之剑,避免用户以消费者自居,给服务员脸色看。

  实际上,上述城市的公众自觉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一是这些地区广泛设立了吸烟区,给烟民一定的空间。二是全城无所不在的禁烟令宣传,已造成了人尽皆知的局面,未等大规模罚款,就已经收获了公共场所灭绝吸烟行为的效果。

  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几乎是全球发达国家、发达城市通行的法规,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全民遵守、全民认同的共识。但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推行相关条令时,都还是伴以非常严格的法规配套,如在新加坡随便吸烟还可能要被打板子。

  这足以说明,立法对于控烟的价值和意义,法律为公德心兜底,才能锁住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国也正在准备国家法律层面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不过在这套新的条例出台之前,地方就应先行一步,结合国内发达城市经验,制定本地的控烟法令。云南省也确认将制定出台《云南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并列入了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

  在法律法规的强力约束下,公共场所吸烟的态势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这也是有前例可循的。当然,禁烟并不能只在公共场所,也要从烟民戒烟等方面进行疏通和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奖励等方式鼓励戒烟。此外,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等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都市时报 梁兼)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