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围观”对付“地铁凤爪女”

05.01.2016  12:42

    正 方

    用“文明围观”对付“地铁凤爪女

    上海“地铁凤爪女”成了“网红”。该女子在公共车厢内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引发众人指责,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地铁凤爪女”不知错也不改的行径引发了网友的吐槽。

    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吃东西等都被列在禁止之列。女子在地铁内吃东西,还将骨头随意吐在车厢内,自然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乘客对其行为予以制止,一则是劝其讲文明,为对方好;二则,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及自身权益,让对方讲公德及尊重自己。

    只是在网络传播中,此一事件却不自觉地被贴上了地域歧视的标签。有人认为是上海地铁不文明现象多,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这反映的是上海地铁乘客的高素质。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很多乘客眼中是零容忍的,当这种不文明行为出现在公共区域时,很多市民会挺身而出,及时纠正,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固定证据,予以网络曝光,这些做法是对不文明现象的最大震慑与惩戒。

    面对不文明行为,相关部门也不能失声。乘客的视频与拍照就是举报信,相关部门要能依照相关规定对实施者进行惩罚,而不能轻纵。有公权力的“撑腰”,公众才更敢于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不文明现象才会逐渐销声匿迹。当然,公众对不文明现象说不,也不可逾越法律边界,不能“以暴制暴”,比如人肉搜索或辱骂与殴打不文明行为实施者等等,而要以文明的手段纠正不文明行为。(据中国青年网 戴先任)

    反 方

    吃凤爪吐渣不能仅靠道德谴责

    上海“地铁凤爪女”事件发生后,有网友人肉该女子,指其是一名小提琴教师,并在之前也有类似行为。不管网友的说法是否真实,单就本次曝出的视频内容来看,该女子的行为确实不妥,应该受到制止和谴责。然而,面对“舌战”乘客的女子,仅依赖于道德上的谴责,恐怕并不会倒逼该女子自律和警醒。

    道德领域内的口诛笔伐,只会指向吃泡椒凤爪吐渣的举动,并不会触及女子的灵魂深处。公众立足于道德说教立场,不管言辞多么激烈,在女子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道德谴责的无力感,只会让公共秩序与公众权利受到伤害。

    不难看出,一起地铁内的不文明事件,已经处于法律与道德规范的真空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治理途径。若乘客觉醒和道德谴责无力,而不文明行为的本身伤及公共权益,则有必要补齐法律短板。公共场合内吃泡椒凤爪吐渣,表面上是道德素养缺失的表现,而当行为超越了道德领域,就应该由法律进行调整,从而纳入到法律约束的视野中。

    道德与法律之间,不应该让某些不文明行为存在遁形的空间,有必要赋予乘客规则现实操作性。假如,以严厉的问责和惩罚机制兜底,必然会彰显出积极的监管治理效果。

    吃泡椒凤爪吐渣行为不是个案,面对类似的现象,不应该再让道德无力,更不该让法律噤声。需要厘清的是,不文明行为可能是道德议题,但同时也可能是法律议题,立足于法律立场来解决,无疑是最优选择。(据东方网 刘建国)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