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可以怎么当?

29.01.2015  14:44

   提案

   尽快组织修订《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农工党云南省委提交了《进一步加强云南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提案》,建议尽快组织修订《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建议针对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制定实施具有云南省特色的标准体系。建立全省范围的环境保护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环境保护执法联络员制度和行政处罚与刑事惩处衔接制度。

  在重点流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环保部门省级“直管”试点。进一步下放环境管理权限,调整环评分级审批目录,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制度,提高技术评估和行政审批效率。

   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生态体系建设目标

  周常春联合另外两位委员提交了《巩固云南传统生态文明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提案》,提案建议区别考察生态建设目标,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

  具体来说,滇中城市群建设城市生态廊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自然生态”优化“经济生态”。滇东南片区,发展新型工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滇东北片区,农民脱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滇西南片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滇西北片区,全面推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现优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滇西片区,重点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和低碳经济、依托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标本兼治建立综合防治的生态保障体系等。

  生态多样性,一直是云南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去年,云南省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西双版纳州和玉龙县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洱海边调研时强调,经济要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他还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则是习近平对云南的深深寄望所在。

  代省长陈豪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要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陈豪表示,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低效林改造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力度,实施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林管护。

  经济要前进,社会要发展,多重压力之下的生态环境如何才能够得到保护?云南要想成为全国排头兵,生态保护要如何亮剑?

   省政协委员、环保厅副厅长兰骏:今后会更注重州县乡创建生态文明

  省政协委员、省环保厅副厅长兰骏认为,如何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需要系统谋划。

  兰骏说,当好生态文明排头兵要厘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旧版的《环保法》里提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而最新的《环保法》则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达顺序不同,这意味着“环境保护”的地位更加突出,也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另外,要当好生态文明排头兵,就要落实好省里提出的“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

  兰骏说,政府工作报告过去提法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现在则是“环保优先、预防为主”,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意味着将从环保的准入、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方面提出更多要求。

  从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方法来看,过去采取“综合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手段、市场手段”来整治环境问题,而现在转变为更加突出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运用。

  过去的环境管理并不注重环境质量改善的考量,同时目标也不少。而今后将聚焦在两个方面,也就是环境质量改善和群众环境权益的保护,具体做法归结为“”和“”两方面,即全过程监管、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国家将云南列入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今后将会更加注重州、县、乡行政区域的创建生态文明,需要系统谋划。

   省政协委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卢云涛:首先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如何让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卢云涛表示,首先,抓住“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关键是梳理出需要多少资金支持这样的细节。另外,向中央申请云南省加入到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列入国家生态补偿的计划之中给予支持。

  其次,以森林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节能减排等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再次,倡导发展节能生态环保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的优化转型。

  最后,坚守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效支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包含了国土空间布局红线、生态红线、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的上限等因素。对云南来说,尤其重要的就是守住三条红线,不能无序开发。

   省人大代表、丽江市市长张泽军:如果程海优质环境破坏掉 那简直就是种犯罪

  省人大代表、丽江市市长张泽军,谈起生态文明建设时说,要让丽江市民和前来观光的游客,都成为保护丽江良好生态环境的主体。“在丽江两会上,我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话:坚决保卫绿色财富。‘保卫’两个字,体现了我们政府对丽江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决心与力度。”张泽军说。

  在他看来,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要把森林生态全面保护好,而其中首先又是要把原始森林保护好。

  第二方面,是要保护好丽江的水生态系统。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丽江有两个,程海提供了优质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红球藻,如果把这么优质的环境破坏掉,那简直就是种犯罪。至于泸沽湖,其水质是高原湖泊一类水,“它不仅反映和体现了丽江的水生态水环境,也反映和体现了丽江人的灵魂——纯洁、干净、清澈、明亮,从旅游发展的高度也好,从水生态保护的角度也好,我们都要把泸沽湖这颗高原明珠保护好。

  张泽军说,丽江是个水的城市,很多人到丽江旅游,就是因为丽江有小桥流水,古城古村,雪山大川,高原河流,但最让人心醉的,就是流淌于家家户户门口的那一湾碧水。所以丽江古城的水环境系统,也要千方百计保护好。

  此外,拉市海湿地保护和金沙江保护,也是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张泽军说,金沙江流经丽江615公里,这一段河流上,建了6个大型的水电站,这既是综合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造福于民的工程,同时也为丽江市政府保护水生态环境带来一些挑战和压力,怎么做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于保护好金沙江很重要。

   省人大代表、迪庆州州长黄政红:如果迪庆失去生态 迪庆就失去了一切

  迪庆州州长黄政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迪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迪庆今后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最关键、最决定性的就是保护生态。

  “迪庆搞旅游也好,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好,民族工艺品的发展也好,归根结底首先要保证生态。如果说迪庆失去了生态,迪庆就失去了一切。”黄政红说,迪庆州一直在做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电代燃、以电代柴,鼓励老百姓用现代的文明的方式生产生活,让老百姓从过去粗放、低层次的掠夺式利用生态资源模式中解脱出来。

  “改革开放前,迪庆的森林覆盖率在60%左右,现在已经达到73.9%,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是非常长足的发展。”黄政红说,但迪庆处于高原,生态脆弱、地质不稳定的现象在全省突出,如果生态保护稍微不重视,可能会前功尽弃。下一步迪庆将结合总书记提出的云南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的要求,冲到前面,成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努力实现迪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

   省人大代表、临沧市委书记李小平:临沧具备成为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底气

  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生态其实是一个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临沧市委书记李小平表示,临沧具备成为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底气。临沧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之路,“构筑生态高地,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临沧”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李小平说,临沧将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崛起中获得财富、获得实惠、获得自信、获得尊严。

  李小平说,临沧近年来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看到临沧良好的生态环境后,国内外、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后,吸引了不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驻临沧,促进了临沧产业转型升级。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委书记王俊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在打生态牌

  “生态环境是德宏的一大优势,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了绿水青山,再多的金山银山也会失去的。”德宏州委书记王俊强介绍,德宏需要树立“生态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的理念,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容量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使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其实就是在打我们的生态牌。”王俊强说,德宏是生态环境很好的州市之一,如何利用好生态的优势,做好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德宏工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进一步巩固提升已有的优势产业,比如咖啡、贡米、柠檬、坚果等。其次进一步加大新产业的培育,比如延伸产业链。”王俊强说, “一句话,要做好高原特色农业,不能仅仅只是单一产品,要将生态优势发挥到极致。保护的同时利用好,这样我们才能做好生态建设排头兵。”王俊强说。

   云南省政协委员、怒江州政协主席陈建平:退耕还林应纳入农村经济目标考核

  “生态是怒江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云南省政协委员、怒江州政协主席陈建平介绍,如何解决开发与利用的关系是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为了保护生态,怒江州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培育了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后续产业。“目前,怒江实施了百万亩林果基地、百万亩中药材基地、百万亩株庭院经济林、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等工程建设。”陈建平说。

  陈建平建议,应当将退耕还林的当年新建任务、历年的补植补造、抚育管护、护林防火等纳入农村经济目标考核范围,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巩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

   省人大代表、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正山:坚持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省人大代表、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正山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视角考虑,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产业、生态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双赢”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正山表示,现在贡山县在打造“一草两树一药”产业,草,是指草果,两树是核桃树和漆树,“”则是独具贡山特色的白山药,这些产业都与生态息息相关。“大家都担心贡山的生态问题,其实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加之实施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植被覆盖度提高,进一步促进生态恢复、建设和保护,目前贡山森林覆盖率已超83%。

   大理州代表团:洱海治理有4道难关要过

  记者从大理州代表团了解到,总体形势严峻、资金投入不足、控污难度增加、基础设施薄弱,这成为洱海保护治理必须要过的4道难关。

  虽然经过了诸多的治理手段,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原有的水生态系统还未完全恢复,以双廊为代表的环洱海餐饮、客栈等旅游服务业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导致污水、垃圾量剧增,洱海富营养化趋势总体呈加剧态势。此外,已建成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及湿地租全每年需要上亿元,保障难度大。已启动实施的环洱海截污工程投资规模大,资金筹措困难。洱海流域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占入湖污染负荷的70%以上,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洱海流域已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及处理设备,但整个洱海流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特别是环洱海截污管网建设仍然十分滞后。

  为了闯过“4关”,大理州将合理确定洱海“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投资规模,力争早日获批、早日实施。高标准建设环湖截污工程,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实施洱海环湖截污工程。确保洱海流域155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加快完善大理古城、凤仪和洱源县等重点集镇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此外,将从严从重惩处向洱海违法排污的单位和个人,对污水直排洱海“零容忍”。(完)(韩海阔 朱虹 刘相妙 江枫 袁海毅 韩海阔 李婧 李晓溪 栾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