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绿色优势 打造生态品牌 ——澜沧县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走笔

10.12.2014  11:26

   

  众所周知,品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农业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打响“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十大系列品牌”是我市立足本地探索出的一条现代农业新路子。澜沧县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将十大品牌中的辣木、野生鱼、有机茶、有机咖啡、美藤果等作为重点开发项目,不仅培植本地绿色经济品牌建设,还积极引进农科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生产,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澜沧县在稻田养鱼、辣木种植、有机生态茶的项目开展中已初显规模成效。

      稻田养鱼:

  沟凼格局,粮鱼双增

  稻田养鱼在澜沧县至少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稻田标准化养殖在全县20个乡镇已全面覆盖,水田养殖面积达36000多亩,平均亩产鱼量36公斤。

      酒井乡岩因村东佛一组是岩因村里唯一的傣族寨子,虽然地处偏远,道路崎岖,如今也拥有了稻田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走进东佛一组,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独栋小楼,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有在水田养殖鲤鱼和草鱼,多则7、8亩,少则3、4亩。

  “水稻种一季就够了,米吃不完,鱼嘛,光供周边村民还不够卖的。”刀老六这样和记者说道。他家里的10亩地虽只分了4亩来种稻养鱼,但粮食收成比不养鱼时增收几百市斤,鱼因天然有机放养,无农药化肥残留能卖到每公斤20元的好价钱,4亩水田的粮鱼总产值有5000多元。促成粮鱼双增的根本原因在于鱼和水稻的互惠互利关系,水田中的沟凼格局犹如“水中高速公路”为鱼儿开辟通道吃杂草减虫害,水稻又为鱼儿提供着食物和养分;鱼的排泄物又为稻谷生长提供了天然有机肥,促进了稻谷的丰产增收。

  澜沧县农业局连续三年为每家每户分发一亩免费鱼苗,并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村民们养鱼的积极性更高了。岩因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成说:“我们的米是生态米,鱼是生态鱼,现在的人都讲究吃得健康生态,我们也想把鱼的销路打出去,如果能解决掉交通难的问题,鱼和稻米的产量还会提高,品质还会更好。我们的甘蔗、菌子、茶叶的销路也会更广。

  辣木种植:

      养护先行,效益紧跟

  循着鹅卵石铺砌的台阶拾级而上,一排排辣木幼树翠绿青葱,高大挺拔的桫松在辣木林外将其围成一个天然的屏障,工人们七手八脚地在加固铁网护栏。这片种满辣木树苗的山坡在三个月前还是一块荒废的山地,杂草丛生,废料堆积,如今经过整改已成为云南澜沧铅矿生物产业项目组的辣木种植试验示范园。

  今年年初,澜沧铅矿有限公司成立了生物产业项目组,在到景洪热带植物研究所与普洱华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辣木基地实地考察取经后,又因地制宜,于今年6月,将印度改良种辣木与东试早柚两种乔木套种了200亩,总投资70多万元。

      全身是宝的辣木被称为“万能植物”,根茎叶花果均可食用,且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广泛,目前已被录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名单。约20厘米的辣木树苗种植后,一般情况生长一年树高约两米可采豆荚,两年后可采嫩梢,然而澜沧铅矿辣木示范园里的辣木树仅生长5月余已采摘嫩梢70余公斤,最长9个月树龄的辣木已长至7米多高,这得益于技术管理人员的科学培育与养护。

      “三分种,七分管”,这是澜沧铅矿生物产业组组长黄平一直挂在嘴边的辣木养护口头禅。有机肥料给肥,人工除虫病害,力保辣木培育生长全程绿色原生态,有机无公害,高效利用辣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采摘后的辣木叶现市场价为每公斤100—120元,辣木籽达每公斤800元,市场需求及开发潜力巨大。

  今年7月,辣木种子作为“国礼”远赴古巴,也让部分敏锐的农户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种植辣木,铅矿下一步将致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成育苗基地,拓展深精加工,为农户提供优质育苗和养护技术支持,力求2015年在澜沧及江城建成苗圃100亩。

生态有机茶园:

  茶菌复合生产,开发茶地附加值

  当车穿梭于1600米高海拔的云山雾海中时,位于澜沧县勐朗镇大林窝村的佛房茶庄园在氤氲缭绕下让记者领略到了仙境一般的景象。这座1999年就建成的老茶厂经过一系列的重整翻修改造,焕然一新的花园式开放设计让茶厂换装茶庄园,同时配套建立了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茶树良种生态示范场。茶园已连续三年通过国内有机认证,现正推行欧盟IMO有机认证标准。

  大林窝村有377户人家,全村6000多亩耕地有2840亩种植茶叶,其中标准化茶园就有1250亩,吸纳了本地农户和县内异地移民157户,216人参与开发管理。茶园的茶地先由农户分片区承包管理,茶厂负责提供技术指导,采摘后又由茶厂向农户收购茶叶。一年50吨干茶的总产量,每公斤卖价80—90元,能为每户村民创收8000元以上。

  细看在茶树的间隙土壤中,各有两排沟壑被稻草覆盖。据了解,稻草下覆盖的是“七彩蘑菇”、“榆黄蘑”、“露水鸡枞”等五种蘑菇的菌种,属茶叶下套种食用菌的新型茶菌复合生态生产,利用的是采茶停歇期进行蘑菇培植。这些菌种和栽培技术均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无偿提供,预计投资90万元试种90亩。由于蘑菇的种植条件较粗放且易掌握,既能为茶树净土增肥又能为农户在茶歇期增收,当地百姓的试种积极性很高,菌种供不应求。

  为保障蘑菇的生态有机,所有肥料均由咖啡壳、麦麸、米糠等有机原料组成,检测合格才能给肥。蘑菇出菇后可连续采三个月,培植一亩“七彩蘑菇”的菌种大致可收获1—1.5吨蘑菇,届时将由该公司以5元一公斤回购,农户收益十分可观。

      澜沧县通过科学决策,择优而选,发展群众积极性高、效益潜力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如辣木、稻田养鱼、生态有机茶、有机咖啡等系列品牌。随着农业品牌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化和集群化,农业竞争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后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