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业”的背后,个中滋味,唯有农户知晓

19.01.2015  12:36

红糖水中的旗:

想起儿时课本上的一句话,“生在红旗下,泡在蜜汁里”。此刻,我在临沧镇康,品尝甜蜜。

1月6日17:50 临沧

是日,搭乘东航MU5959次航班抵达临沧,坐落于临沧博尚镇的迷你小机场,被绿树环抱,越发显得娇小可爱。机场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一路山风清凉,蓝天上,恰到好处的飘了几朵白云,20度的气温,褪去我一身厚衣服,简装,略显单薄,却已足够。

夜晚的临沧,安恬怡人,佤王寨里,阿佤人民唱新歌,美丽的佤族姑娘和彪悍的佤族小伙,把一杯杯香糯的米酒捧到面前,敬酒歌唱起来,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热情如斯,与这里的气候、热土及淳朴民风息息相关。

? 坐落于临沧博尚镇的迷你小机场

? 佤王寨里,阿佤人民唱新歌。

? 他们是“e农计划”可爱的志愿者们

1月7日7:30—11:00 临沧—镇康

大部队终于全面汇合,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来的志愿者们,肩负一份甜蜜的使命: 培植贫困山区的生态养殖和种植户,吸引出门打工的年轻人返乡致富,使孩子们摆脱留守儿童困境,享受亲情保障,整个家庭恢复正常生活。 他们是“e农计划”可爱的志愿者们,此行目的:进大山,卖红糖。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跟随所有志愿者,进村入户,深入了解“一坨红糖”的前世今生,让这份“甜蜜事业”传播更远,吸引更多人关注,最好,让那些离家的游子回到故乡,为故乡的发展做贡献。

? “一坨红糖”的前世今生

? 蔗农举起一碗红糖水,敬远方来的客人。

?甘蔗地里,女人撑起半边天。

13:00 镇康大寨村甘蔗地

大寨村距镇康县城40公里,海拔1610米,盘山路蜿蜒而上,沿途的香蕉林果实正丰,蓝色塑料袋将硕大的香蕉串包裹得严严实实,此法一是防虫,二是防冻,远远望去,绿叶蓝袋煞是好看。

车行半小时,到达大寨村甘蔗地,万亩甘蔗林奔来眼底,尤为壮观,“甜蜜事业”从这里开始!

正是收割好时节,炙热的空气中,氤氲着甘蔗的甜香,向阳的坡地上,甘蔗叶铺就厚厚一层,前方,蔗农挥舞着手中的镰刀,砍,削,削去蔗冠和蔗叶,留下含糖量最高的蔗杆,我随手拾起一截,牙咬,嚼汁,蜜一般甘甜的汁液顺喉而下,极好的清凉饮品,此刻,解一身燥热。

甘蔗十个月的生长期里,雨水和牛粪助它们茁壮,成熟的甘蔗,甜度需经合格测试,平均含糖量约18%,才能被收割。 大寨村绝佳的地理环境,造就每株甘蔗的甜醇丰润。丰收的季节,蔗农欢乐中略显沉重,收割是个大工程,砍削后的甘蔗,搬运等一系列工序,需壮劳力方能完成,如今,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请外乡人收割,工钱每人每天五六十元外,还得管饭,成本自然上升不少。

智慧总是来自逆境,蔗农们想出一个组队收割的办法,几家人联合起来,抱团收割,这样,人多干劲足,既节约了成本,还不耽搁收期。

? 削去蔗冠和蔗叶,留下含糖量最高的蔗杆。

? 正是收割好时节,炙热的空气中,氤氲着甘蔗的甜香。

? 佤族姑娘笑靥如花,干起活来,气势不输男人。

? 蔗农给志愿者讲解种植甘蔗的过程。

16:00 镇康大寨村农户家

大寨村近400户人家,几乎每家都种植甘蔗,这里不缺土地,只缺劳动力。某户村民家,女主人跟大伙诉起了苦。地有20多亩,但苦于无人种植,儿子外出打工,劳动力不够。

此时,一位染着黄头发的时髦青年进入大家视野,大家喊小伙来聊天,问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务农,小伙称太辛苦。确实,甘蔗的种植暂时实现不了机械化,全得靠人力手工完成,由于坡地种植,地理环境限制,从下种、施肥、浇灌、收割、运输等,都得人手亲力亲为。

除甘蔗种植外,这里的其他经济作物依旧存在此类问题,如茶叶、咖啡、香蕉等,以此看出,一份“甜蜜事业”的背后,个中滋味,唯有农户知晓,如再加上销路滞涩,就好比雪上加霜了。

? 进村入户,深入了解蔗农需求。

? 一个听得认真,一个讲得带劲,

甜蜜事业”带给人们美好和希望。

? 热情的蔗农,微笑着迎来送往。

? 爷孙俩,依靠成蓝天下最美的光影。

20:00 返回镇康县

在夜色中折返镇康县城,路边影影绰绰的树木,像一道道屏障,遮住前方的路,转个弯,眼前又豁然开朗起来。这一天的紧凑行程,让大脑无暇思考,安静下来,所有问题汇集脑海。美丽的镇康,能种出甜蜜,创造甜蜜,如何让这份“甜蜜事业”普及到众人面前呢?

一碗红糖水的功效有几人能晓?

很多少女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月事那几天,感觉小腹寒冷不适,妈妈总会熬一碗红糖水放在你的面前,喝后身体暖暖。后来得知,红糖水能调理寒凉体质,于是,一碗红糖水的爱一代代传下去。

红糖的品质与甘蔗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来到镇康,深入了解,才知晓其中的奥妙,这里的红糖好在哪呢?

我们进入糖厂,将为关注“甜蜜事业”的小伙伴揭开谜底!

? 志愿者和农户探讨农业发展,鸡妈妈带着小鸡路过。

? 大寨村放学归家的少女们,笑得比蜜糖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