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九河乡金普村委会—— 脱贫不脱钩 致富奔小康

11.03.2019  20:02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的金普村委会,离丽江市区不远,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别看现在我们去丽江很快很方便,在没有这条4米宽的水泥路主干道以前,每次去丽江最少要走四五个小时。”金普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怀军深有感触地说,路通后,大家的出行方便了,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这一切多亏了普米族整族帮扶的好政策。

  金普村委会是玉龙县普米族群众聚居最多的一个村子,全村有352户12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14户440人,通过实施普米族整族帮扶和三峡集团的帮扶项目,去年7月,金普村委会的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了贫摘了帽。

  “虽然贫困群众越过了贫困线,但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让脱贫群众致富奔小康,村干部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再一次走访了脱贫群众。”张怀军说,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脱贫以后,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村民想改善住房,想要有打工的机会,现在大家想要学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也想自己搞产业。

  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后,村里与三峡集团一起开展了6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让参训脱贫群众学到实实在在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脱贫群众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

  冷水沟村小组的村民金寸芝和儿子常年生病,靠着整族帮扶政策,她家建起了新房子,靠养鸡脱了贫。“干部说了,脱贫不脱钩,好政策我还可以享受几年。”金寸芝说,但是不能靠着政策活,她和儿子学到了养鸡技术,家里的土鸡和土鸡蛋很受欢迎。接下来,她想把房后的5亩山地圈起来,扩大养殖规模,专心发展土鸡产业,争取也当个致富光荣户。

  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将“增收入”“富口袋”与“健精神”“富脑袋”同步进行,组建了一支宣传队,向脱贫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在节假日期间举行文艺汇演,为群众脱贫奔小康加油鼓劲。

  “靠着整族帮扶的政策,两年前家里脱了贫,去年两个女儿成为了人民教师,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听村干部讲只要肯干,今后的日子会比城里人好。”刚刚放羊回到家的拉普村小组村民熊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和茜

  民族简介

  普米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普米族总人口为42861人,居于云南省的有4204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等地。

  2016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与省政府签订了《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6个方面对我省普米族等较少民族给予持续帮扶。两年来,怒江、丽江、迪庆等州市的贫困地区,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户户家庭脱贫摘帽,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记者 胡晓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