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硬实力 六项指标全省领先

24.03.2016  11:59

走进玉溪祥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小香葱种植基地,田间绿意盎然,说到种植效益,公司负责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记者,“去年价格好,每亩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目前,公司在红塔区拥有9个、1700亩种植基地,种植10多个品种的蔬菜,每亩每茬蔬菜产量平均达3吨左右,平均每亩年产值达3.2万元左右。

与之百公里之遥的元江丰年公司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公司负责人许军仕对去年的收成有些不甘,但也还算满意,他告诉记者,去年雨水多,火龙果产量增加,但可惜价格从前年的10元降到了5元,“即使这样,每亩也有个2万多元的收入。

在玉溪,无论是名噪市场的“褚橙”还是销遍全国大江南北的通海蔬菜,一批效益型农业的特征正在逐步显现。在省农业厅日前公布的2015年种植效益排名中,玉溪市种植业亩均产值达7698元,名列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数高5653元。

种植业亩均产出效益,是衡量一个地区种植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人均耕地只有0.75亩的条件下,玉溪,以种田如“挑花绣朵”般的优良农耕文化传承,充分发挥玉溪优越自然资源秉赋优势,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后天努力,打高原牌、走特色路,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再次出发,显示出了玉溪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硬实力。

六项“硬指标”全省领先

据省农业厅日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玉溪有六个最能发映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是效益型农业的特征明显。经济作物比重全省最高,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5个百分点,种植业亩均产值接近7698元,全省最高。

二是科技型农业的特征明显。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粮食单产居全省前列,通海县、新平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新平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外向型农业的特征明显。2015年农产品出口16.3亿美元,全省最高,占全省40.3%,蔬菜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水果出口占全省七成以上。

四是加工型农业的特征明显。农产品产加比达到0.93:1,全省最高。

五是生态型农业的特征明显。全市“三品一标”产品125个,用标产值突破百亿元,蔬菜、水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的较高水平。

六是产业特色化发展的特征明显。农民来自烟、菜、果、花、药、畜等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3%。外销型蔬菜基地突破120万亩,人均蔬菜产量全省第一,蔬菜产业成为我市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褚橙、华宁特早熟柑桔、元江早熟芒果销售价格高出同类产品价格30%以上,水果产业为玉溪市种植业中增收潜力最大的产业;鲜切花品质好、效益高,花卉产业成为玉溪精细高效农业的代表;元江成为亚洲最大的芦荟生产基地,生物药原料产业成为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养殖业健康发展,禽蛋产量全省第一,家禽出栏全省第二,畜牧业成为玉溪市农业中增收潜力最大的产业。

硬措施”形成强大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全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形成欣欣向荣的态势下,玉溪深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一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再度出发。多年来,玉溪紧紧围绕把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玉溪市农业部门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硬措施”对打造玉溪高原特色硬实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抓规划,明思路。制定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庄园建设等一批规划,出台了推进农村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扶持龙头企业和庄园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及产业建设、土地确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增投入,稳基础。2015年市财政投入农业专项资金7027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1977万元,增39.1%;县级财政投入8165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3804万元,增87.2%。“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累计投入农业的专项资金达到31.2亿元,其中中央15.9亿元、省级4.5亿元、市级4.2亿元、县级6.5亿元。狠抓招商引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62个,投资总额27.7亿元,已完成投资15.5亿元。

十二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地99.18万亩,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5%;农机总动力达258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8.3%。

建生态,调结构。结合玉溪生态建设、“三湖二库”保护的要求,加大生态农业建设,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60万亩,按照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业上实施“退烟还林、退蔗(菜)进果、退田还湖(湿地)”。遵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在19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有序退出烤烟种植,发展核桃等特色经果林,配套推进林下种养,打造“高山林农生态经济带”;1300米以下在低热河谷地区退出陡坡山地甘蔗,发展早熟柑桔等特色水果,打造“河谷林果生态产业带”;1300—1900米海拔地区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打造“中海拔地区菜花果特色农业经济带”;在交通干道沿线发展绿化苗木,建设“路网生态屏障经济带”;在抚仙湖径流区逐步退出蔬菜、大棚花卉等高耗肥(药)作物,发展蓝莓等乔灌类高效水果种植和荷藕等具有湿地功能的水生作物。养殖业上大力推进种养循环生态规模养殖,在“三湖二库”地区有序推进限养、禁养措施,逐步取缔抚仙湖径流区规模养殖,引导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向山区转移。

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为1.5:1,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粮经比为4:6,蔬菜、水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为33.4%、20.7%,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9、10.5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33.6%,比2010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肉鸡、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提高到76.6%和91%,生猪、家禽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86%以上。

扶龙头,带转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5个,比2010年增加了近1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10个,比2010年增加430个、增153.6%;在全省首家认定家庭农场示范场150个;建设省级精品庄园11个,市级庄园25个。全市以农业庄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达38.83万亩,成为支撑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

拓市场,促开放。建成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9个,农业部认定的重点批发市场3个,建设蔬菜冷冻仓库87个,培育农产品经纪人6000余人,建成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18.2万亩,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到51户,建立境外营销机构20个,出口19个国家和地区,品种达6大类26种。全市累计有75户企业的125个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证书,112个农产品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称号,8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有17家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兴科技,强示范。强化了基础科研和适用技术推广,选育作物新品种5个,获科技成果奖励74项次,良种覆盖率达98%,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抓改革,增活力。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3年全面完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8.83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实适度规模经营,为引进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条件。

创品牌,显特色。多年来,玉溪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75户企业的125个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证书,用标产值达8.15亿元。30个农产品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称号,88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新平“褚橙”、“玉溪花卉”、“华宁柑桔”、“通海蔬菜”、“通海禽蛋”、“红塔猫哆哩”、“易门野生菌”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玉溪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好声誉。抗浪鱼、大头鱼获得云南省“六大名鱼”称号。率先在全国建成“玉溪庄园”,成为有机烟叶生产的引领者;“褚橙庄园”品牌带动全市柑桔产业快速发展、升级;万绿生物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芦荟工业原料生产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严监管,保安全。玉溪高原特色农业品外向度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关系到百姓餐桌的安全,也关系到产业的安全发展。多年来,玉溪切实加强源头控制,推进标准化生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规模247万亩、畜禽养殖基地475户、水产养殖基地17.11万亩,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县区全覆盖。

莽莽滇中高原,巍巍群山列阵,在玉溪这方水土,深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已成为上上下下的一种共识和自觉。汲取传统农耕生产的精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玉溪,将走得更快更远。

(玉溪日报记者 潘绍斌)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