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行政规划暨江川撤县设区工作情况

02.07.2015  18:07

玉溪市行政规划暨江川撤县设区工作情况

  一、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玉溪地处滇中,得名于珠江源头的玉溪河,区位优势独特,东接红河州,南连普洱市,西邻楚雄州,北靠昆明市,距省会昆明88公里,昆玉铁路、泛亚铁路、昆曼国际高速公路横贯其间,是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有“一地四乡”之美誉(生命起源地、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高原水乡)。全市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红塔区、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设74个乡镇、街道,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4万,其中农村人口占60.7%,少数民族人口占34.1%。玉溪四季如春,适宜人类居住;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沛,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玉溪矿产资源丰富,磷、铁、镍、铜等储量较大。玉溪旅游资源富集,湖泊风光秀丽,秀丽的抚仙湖、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李家山青铜古墓群、红塔山工业旅游、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引人入胜。玉溪文化底蕴深厚,聂耳文化、古滇文化、高原水乡文化、花腰傣民俗文化、现代烟草工业文化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红塔享誉全球、聂耳品牌蜚声国内,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等称号。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市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艰苦奋斗,玉溪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和谐。去年,市委明确要求,为确保玉溪产业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围绕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重要内陆港的“三区一港”目标定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84.7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1.9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9元、增长13.2%,城镇化率45.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5.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省开放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把玉溪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找准玉溪发展的契合点,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积极作为、寻求突破,打破常规、提速发展,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发展的机遇。
    

  二、适时调整行政区划规划,形成玉溪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全市辖1区8县,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因玉溪城市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城镇发展布局不平衡,城镇特色不突出,功能不健全,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们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打造“滇中城镇群”,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4-2020)》提出的走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玉溪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思路是形成四个市辖区(市)组团式的城市格局。
    

  1、市辖区面积为1004平方公里(502人/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8.47平方公里,市区常驻人口为14.39万人,人口密度为2554人/平方公里。与市辖区设置标准对比,符合现有市辖区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可增设市辖区的要求。红塔区与江川县相隔26公里,与通海、澄江县分别距52公里、84公里,从滇中次级中心城市发展的高度审视,将把社会经济发展较好、规划已进入“双百”现代宜居生态大城市通盘考虑的江川县、澄江县改为市辖区,通海县改为撤县设市。 
    

  2、江川县距离中心城区红塔区最近,按照玉溪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江川县已经融入中心城市发展经济圈,而且与昆明距离较近,江川县设区有助于玉溪市与昆明市各种基础设施及产业的对接与协调。
    

  3、澄江县改区不仅有利于玉溪市与省会昆明市各方面对接,两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也有利于抚仙湖的生态环境保护。
    

  4、随着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实施,泛亚铁路东线、中线以及昆曼公路等大通道建设,依托昆河、昆曼两条经济走廊,通海县将逐步打造成玉溪南部承担市域重要的物流和交通枢纽功能城市。 
     

  三、完成江川县撤县设区,促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
    

  江川县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指标达到了撤县设区的标准,按照全市行政区划“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江川先行”的要求,江川县已具备撤县设区的基本条件。江川县位于玉溪市东部,东南与华宁、通海两县交界,西南与红塔区接壤,西北和昆明的晋宁、玉溪的澄江两县相邻,是省会昆明市东南部的后花园。江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滇王国中心、青铜文化源头。境内有高原明珠星云湖及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抚仙湖,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浓厚的渔文化,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美称。县域南北最大纵距33.7千米,东西最大横距31.9千米,辖1个街道、4个镇和2个乡,总面积850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5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1人;完成生产总值612796万元、增长9.8%;财政总收入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6亿元;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4元。
    

  (一)江川县撤县设区的必要性
    

  ——江川县撤县设区是玉溪实现“面向南亚东南亚国辐射中心”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2011年5月,中央提出要将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繁荣的示范区”的战略部署。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总书记深入云南省考察指导工作,要求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玉溪要主动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国辐射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就要率先通过撤县设区,整合城市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空间与市场要素,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承担“面向南亚东南亚国辐射中心”战略对提升区域职能定位的新要求。作为资源富集、距省会昆明最近的城市,玉溪是云南区域性经济合作的交汇点和枢纽地带之一,也是对东盟国家颇具投资吸引力的潜在地区。同时,由于玉溪地处滇中南,泛亚铁路、昆河和昆曼高速公路交会点,是昆明联系滇南各地,通往老挝、缅甸、泰国的咽喉要道,在桥头堡建设中无疑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江川县位于滇中经济圈一百平方公里范围,是玉溪市“三湖城市群”的重要区域,也是滇中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江川撤县设区后,可以充分利用江川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旅游资源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提升玉溪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为实现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区域中心枢纽创造更好条件。
    

  ——江川县撤县设区是玉溪构建“双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着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为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提供了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力争建成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三湖”生态城市群,城镇化率到2015年接近50%。加快推进玉溪城镇化进程,实现玉溪城市建设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必须加快建立与城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行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江川撤县设区,有利于市委、政府更好地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统筹和协调,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和生产力布局,增强调控能力,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整合空间资源,有利于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有利于做好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统筹城乡规划,调整城镇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打造“三湖”生态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
    

  ——江川县撤县设区是玉溪城市主城空间布局的迫切要求。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玉溪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有关规定,明确到2030年,中心城区形成“一心、双核、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和“三山三河三片区”的生态城市格局,城市人口达到7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成为滇中城市群次中心 。按此目标,中心城区红塔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已满足不了发展需要,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玉溪中心城区就必须向东拓展,与东翼的江川城市融合已成为必然。江川与玉溪中心城区离得最近的集镇九溪镇,只有5公里,从玉江高速到江川县城只需15分钟,县域内用地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符合承载玉溪中心城区产业、城市服务等功能转移的基本条件。撤县设区后,有利于与中心城区形成区域分工明确、功能定位恰当、集聚效应良好、发展优势明显、个性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体系。
    

  ——江川县撤县设区是江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江川县拥有“两湖”,既是优势,也是制约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高效农业大发展阶段。如何突破这一制约,只有完成撤县设区工作,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才更有利于资源快速向县城集中,对于促进区域现代化和就地城镇化协同发展,充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江川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二产偏小、三产发展不足;城镇家庭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但农民靠种养业来增加收入空间已经很小,只有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倾力加速工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才能使江川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才会逐步缩小,也才能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三个发展”、“两个倍增”目标。江川迫切需要撤县设区,设置与定位和功能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江川县撤县设区的可行性
    

  ——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江川撤县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江川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玉溪国家高新区与江川县合作开发的龙泉山生态工业园区的逐步建成,将成为江川增加工业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兴生态环保产业的重要平台和支撑,必将是江川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江川撤县设区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健全的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江川撤县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江川县紧紧围绕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和现代宜居高原湖泊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思路,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江川县城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 37.09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746米; 道路铺装面积0.5445平方千米,道路铺装率97%;城区拥有自来水厂3座,铺设干线水管 56千米,生产能力9000吨/日,年工业用水20.67万吨、生活用水167.47万吨,自来水普及率99%;排水管道路19.47千米。江川拥有“一县辖两湖”的先天优势,自然景观绮丽,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滇中碧玉”和“高原水乡”。近年来,江川县以高原湖泊生态县建设为目标,以抚仙湖和星云湖保护与治理为重点,促进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生态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促进了人居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是全国32个“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之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江川撤县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区位保障。江川县位于滇中经济圈一百公里范围,是“三湖”城市群重要区域,也是滇中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毗邻玉溪具有融入中心城区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玉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江川将成为市域内重要的交通节点,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撤县设区实现同城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玉江路、江通路、江华路、晋江路、澄川路等高等级公路将江川与周边县区和邻近州市紧紧相连。昆富线、昆孟线、嵩玉线省道过境。有县乡(镇)级公路264条,所有行政村已通公路,江川具备了融入玉溪同城发展的交通基础。江川与玉溪市红塔区山水相连,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已连为一体,商贸、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拥有共同市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已经资源同享,江川具备了融入玉溪中心城市形成同城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科学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江川撤县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江川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设置街道,合理划分社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2001年从合理调整乡镇区划、改革乡镇机构体制两方面进行,将原来12个乡镇减少到7个,乡镇事业单位机构168个减少到49个;2011年,又将大街镇撤销,设立大街街道办事处,下设13个社区,其中新增1个社区。江川县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模式,及时设置管理机构,转变管理理念,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市县两级干部群众在撤县设区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撤县设区的重要意义,形成广泛共识,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支持江川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如今的江川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与当前工作两不误。
    

  (三)江川县经济已融入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圈
    

  随着玉溪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给新兴的城市带来巨大压力,向东部江川县扩展城区规划和建设规模是最佳选择。按照《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要求,将推进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建设,构筑玉溪“双百”城市新格局,明确到2030年,城市人口达到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红塔区用地面积仅为278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已所剩不多,要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玉溪中心城区就必须向东拓展,与东翼的江川城市融合,形成区域分工明确、功能定位恰当、集聚效应良好、发展优势明显、个性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体系。为配合规划实施,江川县顺势而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和市政府江川现场办公会的机遇,积极争取因中心城区高开区、研和工业园区、九龙片区的规划土地已基本用完,无法再向周围拓展的实际,主动把龙泉山生态工业园区纳入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把原定4.8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以配合承接昆明—玉溪的产业转移,发展园区经济。目前,玉溪高新区(江川)龙泉山工业园区累计投资8.86亿元,收储土地4780.25亩,投资2.48亿元完成长1.96公里、宽30米的龙泉大道和长2.45公里、宽40米的仙水大道及其附属工程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玉溪高新区(江川)龙泉山园区入驻企业9家,总投资16.16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1亿元,同比增长2.81倍,完成市级下达责任目标0.54亿元的6.8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2.0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加值0.71亿元,同比增长2.2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资0.5亿元,工业投资4.52亿元),同比增长43.5%,完成市级下达责任目标5亿元的100.4%。
    

  (四)江川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
    

  ——干部群众的反映。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群众、民意测评等形式,广泛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会组织及广大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发放问卷调查和民意测评表1281份。其中,同意江川撤县设区的占99.9%,不同意江川撤县设区的占0.1%;认为江川有必要撤县设区的占99.9%,认为没必要撤县设区的占0.1%;认为江川撤县设区合法的占100%;认为江川撤县设区会引起不稳定因素的占1%,认为不会引起不稳定因素的占94.2%,不清楚是否会引起不稳定因素的占4.8%。从测评情况来看,江川撤县设区后,按照“职级不变、编制不变、待遇不变”的原则开展人事工作,不影响在职各级干部的职级、待遇、岗位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江川县撤县设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江川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国家扶持政策,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历史文化传承及群众的归属感情况。1958年10月,玉溪、江川两县并县,称玉溪县。1961年10月,又恢复江川县建制,隶属于玉溪地区行政公署。1998年6月28日,玉溪撤地设市,江川县隶属玉溪市至今。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江川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历史认同感,江川撤县设区后,不改变江川辖区各地的名称,不会影响与周边各县区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交流融入,不会对全县各族群众的归属感造成影响。
    

  ——撤县设区的债权债务情况。江川撤县设区后,行政区域及行政管辖范围不变,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债权债务不发生转移,国有资产不流失,各方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给予认同。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 发布人:玉溪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