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考级 需由文化馆等机构推荐?

24.08.2015  09:31

近日,微信朋友圈盛传:今后,特长生考级将由诸如少年宫、文化馆等机构推荐,方可参加考试。其实,早在2013年,上海黄浦区小升初就率先收紧了特长生招生的口子;2014年,教育部就要求高考取消特长生加分政策。同时因为到2020年,高考全面取消英语考试,而转为“社会考试”,客观上使其变成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专家说,严格体育、艺术特长生的考级、认证,以及取消其高考加分,是挤水,显示公平。一边是客观上的缩编,一边是事实上的扩编,艺培市场将产生什么样的理化反应?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紧张,有的“没有听说”,要静观其变,但持“多如牛毛,市场混乱,急需正本清源,严加整肃”观点的则占了多数。

素质教育的扩容与缩编

2014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16年,小升初缩小特长生招生名额,限制在5%之内。意见特别指出,“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而在意见出台当年,北京海淀区的小升初特长生就不再以证书为准,而是通过学生自荐、小学审批、小学推荐的方式进行。

就此,早在2013年,上海黄浦区就对初中体育特长生资格认定做出规定:由本人提出,学校推荐,经体教结合办公室进行专项资格认定;经市、区体育传统学校专业测试后,在该生的《2013年黄浦区小学升初中体育特长生招生推荐表》上签名(校长)、盖章(学校);送区教育局批准后,纳入学校招生计划。

二是规定,2017年入学的高中生到参加高考时,取消英语学科的统一考试,非英语专业的高校录取时参考社会等级考试。这意味着,以英语为代表的外国语,已“沦落”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对于英语的“没落”,亨德森学校总校长亨德森?杨博士颇有微词。他说,一个有着开放姿态的国家不应该弱化英语教育,弱化了,不利于国民走出去,也不利于请进外国的资金和人才,尤其是在提出并实施“一路一带”大国家战略的当下,很不明智。

著名的云南大学退休教授石鹏飞老师则认为,英语作为“世界级的普通话”,当然应该鼓励学习,并可作为一种国民素质来抓,但“你不能以之来卡人”,一是可以学英语、法语,也可以学德语、俄语、日语,不能僵化地统一;二是要根据地方的硬软件设施而定,不能师资不过关还硬着头皮上,到头来只能端出一锅锅夹生饭,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