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29.06.2017  12:21

一、 发展目标

   (一) 2018年目标

数量目标: 生猪产值达1475亿元,增加值达714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9.1%、9.2%;全省生猪养殖从业人员人均收入5772元,全省农民来自生猪的人均收入2337元,分别比2015年增14.2%、14.3 %;生猪存栏达到4850万头,出栏达到715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630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长2.0%、3.9%、10.1%。

质量目标: 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9.6%,畜产品中“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保持100.0%。加工企业猪肉系列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规模 目标: 推进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主体的生猪养殖模式。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48%以上,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30%以上。

生态目标: 推进种养结合、粪污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有机肥等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产业布局合理。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率75%以上。

(二) 2020年目标

数量目标: 生猪产值达1500.0亿元,增加值734.2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1.1%、12.3%;全省生猪养殖从业人员人均收入6122.4元,全省农民来自生猪的人均收入2880.0元,分别比2015年增21.1%、24.8%;生猪存栏达到5000.0万头,出栏达到7350.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680.0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长5.2%、6.8%、18.8%。

质量目标: 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9.8%,畜产品中“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保持100.0%。加工企业猪肉系列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规模目标: 推进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主体的生猪养殖模式。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2%以上,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35%以上。

生态目标: 推进种养结合、粪污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有机肥等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产业布局合理。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率80%以上。

  (三) 区域布局

   根据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突出特色、规模和综合经济效益,优化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全省生猪养殖区域。将昆明、曲靖、玉溪3市列为稳定发展区。将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楚雄、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和德宏11州市列为加快发展区。将怒江和迪庆2州列为特色发展区。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现代生猪种业建设 。到2020年,建设完善高标准原种猪场10个,建成年提供二元猪母猪5000头以上的扩繁场40个;饲养采精公猪50头以上标准化种公猪站30个;全省生猪良种化率达96%以上,提高优质母猪的生产能力,每头母猪年均出栏肥猪17头以上。

(二)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实施重点基地建设,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设施工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着力推进生态养殖、清洁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推进30个生猪生产重点县建设。 到2020年,重点县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达60%以上,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重点县生猪出栏占全省的60%以上,新增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企业)5个以上,创建种养结合示范企业100个。

  重点 扶持500个规模养殖企业。 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年出栏1万头以上养殖场(合作社)达500个以上。

新培育1000个养殖大户。 到2020年,新建设年出栏3000-10000头的养殖场1000个以上。

(三)提升饲料企业综合能力 到2020年,打造年产50万吨的饲料工业园区5个以上,每个园区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全省产能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占全省饲料总产能的30%以上。

  (四)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到2020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全部实现生产规范化管理,全省生猪免疫率达100.0%。

(五)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到2020年,全省初步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现代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畜产品认证认定数量比2015年提高20%以上。

(六)加强生猪屠宰管理 。到2020年,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基本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屠宰环节肉品质量的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100.0%。

(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到2020年,引进国内生猪养殖知名企业3-5个,新培育省级以上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30个,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达5个以上,带动农户新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3000个,全省养殖户入社率达40%以上。 推进生猪加工基地和园区建设。 到2020年,完成宣威火腿、诺顿火腿、老窝火腿、撒坝火腿、三川火腿等五大加工基地建设,完成滇中冷鲜肉加工基地建设和大河乌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藏猪等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全省建设具备年屠宰加工能力10万头的标准化屠宰场10个以上。 加大生猪市场的拓展。 到2020年,全省生猪“入沪、入粤、供港澳”等销往一线城市的数量占全省生猪外调量的50%以上。 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 到2020年,链接国内大型畜牧业生产销售服务平台,打造“云南省生猪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初步形成生猪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化。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到2020年,全省引进培育一批生猪养殖场管理公司和综合性技术服务公司。

(八)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 。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总结推广经济适用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力争到2020年,重点县生猪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种养基本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