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牟定两地建设规划滞后、环卫设施欠缺 田园风光打折扣

27.02.2017  12:38

【提升城乡环境在行动】

近日,记者到楚雄市和牟定县部分村庄了解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发现建设规划滞后、环卫设施欠缺与急剧变迁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从楚雄市吕合镇沿省道219线驱车朝牟定县方向前行,记者看到公路两边凡有村庄分布的路段,基本上都有成堆的垃圾。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公路沿线垃圾,有的是村子的定点垃圾收集处,因长期没有清运而越积越多;有的则是一些远离公路的村庄,出钱请临时性非专业人员把村内垃圾清运出本村时,因监管不力,个别垃圾清运者为“节省运费”,中途偷偷将垃圾倾倒在公路边。

在通往吕合镇九龙甸水库的村道上,沿途经过腊梅村、大水缺、回龙村、上苗、段官村和冲口等村庄,村道两边新建的水泥楼房已经将这些村庄连成一体。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村掀起了新一轮建房热潮。原来的无洗浴、无冲水厕所功能的土木结构民房,纷纷被大量兴建的功能更加完备的水泥楼房所取代。由于原来的土木结构民房多位于交通不便的老村子,所以新建农村民房大多选在村道两边。这样一来,居住更加分散、土地规模化集约利用极低的“公路村”由此形成。

记者在这些“公路村”中穿行,发现因没有垃圾和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大小沟渠内垃圾充斥、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随意排放现象较为普遍。一位李姓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家家都用水冲厕所,却没有相应的公共排污设施,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就成问题了;至于沟渠河道内的垃圾,只能等到雨季来临时“清理”——顺流而下进入紫甸河下游。

到达九龙甸水库坝址,站在高处远眺,小山谷两边高低起伏的山岗青翠欲滴,山脚下是宁静的村庄。然而,一想到刚刚目睹的村内环境卫生,眼前美好的田园风光,便大大地打了折扣。

在一些实施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落,记者发现人居环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牟定县蟠猫乡母鲁打村是一个500多人的山区彝族村落,3年前,村里投资35.6万元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铺设1180米的排污管道,这个村4居民点85%以上的生活污水,汇集到这个30立方米的氧化塘内,净化后再排入河道。”牟定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陈明枢介绍说:“因为专项资金不够,对面山腰上那个居民点暂时还没有铺设排污管道。另外,我们还为村民建了几个垃圾收集池。

现在村里的卫生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乱倒垃圾和污水横流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村民李逵说:“这些年来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家里也像城里人一样,可以洗澡和用上水冲厕所了。要是没有这些设施,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还真没有办法解决。

但记者同时也发现,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和相应的保洁运行机制,该村垃圾池内的垃圾清运工作仍然难以得到保障,垃圾池周边的沟渠内散落着不少垃圾。据村民介绍,以前的垃圾种类主要是可能变成农家肥还田的蔬菜果皮和庄稼秸秆;现在不一样了,薄膜、瓶罐之类的塑料、玻璃和金属垃圾越来越多,农村必须得有专门的垃圾清运处理设施服务才行。

云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