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周 贡献云南“青春力量”

29.03.2019  16:45

   澜湄合作 一江情·一家亲

   澜湄周 贡献云南“青春力量

  

  

  今年3月18日至24日是第2个澜湄周。这周之内,青年交流、合作成果展、文化表演、智库论坛、澜湄环境合作圆桌对话会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在云南轮番亮相。

  从今年的澜湄周中大家感受到,合作启动3年来,如同那句东南亚谚语:将微风聚在一起带来了台风的力量,澜湄合作成为本地区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合作机制之一。

  云南,作为中国长期参与澜湄合作的主体省份和“一带一路”建设连接交汇支点,在澜湄合作中既有新收获,也通过相关合作特别是青年交流,拉近了澜湄流域一颗颗年轻的心,为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青年朋友来相会讲故事话成就

  “柬埔寨得到中国的帮助,建造了很多水电站,促进了柬埔寨电力发展,也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澜湄周留学生演讲比赛现场,昆明理工大学2016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柬埔寨留学生成潘动情地说道。

  成潘认为,自己是澜湄产能合作、互联互通的一位受益者。

  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农业减贫,是澜湄合作的5大优先合作方向。云南与湄公河国家也在相关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其中,南方电网公司借助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电网相联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电网互联互通和跨境电力贸易。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已累计向越、老、缅购售电539.39亿千瓦时。自2010年起,该公司还资助湄公河国家留学生到中国高校留学。2015年起,该公司每年全额资助越、老、柬、缅、泰等国家各5名学生到昆明理工大学进行电力专业本科学习,成潘就是其中一名学生。

  在云南学习期间,成潘接触到大量先进电力设备。他说,毕业后将回到自己的国家,利用所学为当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年来,澜湄合作建章立制、夯基筑台,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创造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每个湄公河国家青年的生活中都真实可感。

  “中国企业参与了当地铁路建设,那速度,快。”“放假回国,可搭乘的航班更多了,方便。”……

  回顾过往,云南与湄公河国家的澜湄合作“成绩单”,从5个优先领域拓展到教育、媒体、医疗卫生、青年交流等领域,一个个合作项目进展喜人。

  合作机制更完善。近年来,云南省承办了首届和第3届澜湄合作外长会、首届澜湄合作水资源论坛等,举办了澜湄合作跨境经济合作、互联互通等相关论坛和会议;成立了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联络办公室、云南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心等,推动澜湄国家交流合作平台与机制建设日趋完善。

  经贸合作更密切。2018年,云南与湄公河国家贸易总额达12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28%,经贸互相依存度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互联互通更便捷。中老铁路加快推进建设,中泰铁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澜沧江-湄公河航道2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枢纽的澜湄航空网络不断加密,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推进。

  人文交流更频繁。“光明行”、澜湄大学生友好运动会等活动和项目,为澜湄合作社会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前两天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中老铁路磨丁隧道贯通,铁路建设有了新进展。”家住湄公河西岸老挝沙耶武里省的留学生李丝心,假期都要从昆明乘坐大巴回家。“希望坐火车回家的那一天,快些到来。”这是她的期待。不少湄公河国家的青年人,都期待着各方更高效、更深入的合作,带来更多新实惠。

   文化交流聚人心增情谊共命运

  3月23日,云南民族大学的校园内,空气中满是春天和青春的气息。澜湄周活动的舞台上,婀娜多姿的东南亚国家舞蹈、轻灵柔缓的太极表演接连登场。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小小一方天地中进行着对话,独特而和谐。

  当天,泰国留学生曹恩智用吉他弹唱了本国流行歌曲,婉转曼妙的歌声让人久久回味。结束表演之后,他乐滋滋地去观看太极表演。自去年9月到云南学习,他已经历了无数次这样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跟着柬埔寨同学学舞蹈、哼唱缅甸同学家乡的歌曲、练习中国茶道……曹恩智的“澜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合。”无数澜湄国家的年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话。

  “在缅甸,中文学习已经是一种常态,不少地方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在云南大学学习汉语言专业的缅甸留学生恩美表示,在缅甸年轻人看来,学中文意味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家住中缅边境的恩美,从小就在当地见到不少中国商人,当地的家庭用电也来自中国。因为对这位“邻居”充满好奇,她于2015年来到云南学习。“我认识了很多学习缅甸语的中国学生,原来,中国朋友学习缅语,也能为未来增添新选择。

  裴天明桥是来自越南广宁省的留学生。因为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她选择到云南民大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学技术、学中文。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变家庭世代务农的生活。来到云南,看到无数和自己做出了类似选择的同龄人,看到脚踏实地追逐梦想的年轻面庞,她说越来越理解了“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含义。

  云南学生赵凤凤说,澜湄合作带来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带来了走进一水相连的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机会。在云南民大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并辅修柬埔寨语的中国学生字文烨感慨,因为澜湄合作,才有了学习非通用语言的底气,对就业前景更有信心,也才会有那么多“澜湄朋友”。

  3年的澜湄合作,带来的不仅是合作成果的成倍增长,更是青年人对澜湄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增强。那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那些饱含深情的交流沟通、那些怀揣宝贵合作共识的先行者,一次次播种下了解与信任的种子,并让它不断生根发芽。

  目前,云南多所高校还在积极“播种”。云南大学拓展与湄公河国家高校的合作,已与相关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云南民族大学澜湄职业教育基地,为湄公河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云南民大还设立了“澜湄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通过该项目,招收了109名湄公河国家的留学生。

  这个澜湄周,澜湄合作会歌《澜湄友谊河》一直在不同场合唱响。歌中唱道,“中国的澜沧江……东南亚的湄公河……这是友谊之河,这是魅力之江。澜湄相连,心手相连,沧海桑田永不变。”确实,春天里的云南和湄公河国家,正伴随着这首歌种下新的合作希望。

   

   声音

   专家建言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

  3月19日,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智库论坛在昆明举办。来自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相关职能部门、智库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积极建言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之间多条经济走廊的建设,要坚持先易后难,优先推进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中老经济走廊和中新“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发挥这两条走廊(通道)建设的示范作用,撬动“两廊一圈”、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同时,要坚持“N-X”与“N+X”相结合,即多边经济走廊在多领域推进难度较大时,可在具体项目上减少参与方;而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引入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的第三方企业或资本,共同推动经济走廊的建设,降低成本与风险。

  在具体策略上,第一要加强国内相关部门、省(区、市)的协调,既强调本部门、本省(区、市)主导的经济走廊的重要性,也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国内其他部门、省(区、市)参与经济走廊建设;第二,参与建设的中国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第三,要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协调,真正贯彻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第四,加强与区域内的非政府组织、智库的沟通,提高项目透明度,构建交流对话与分享信息的优质平台;第五,在合适的时机,将上述经济走廊建设总体纳入澜湄合作机制中,统筹协调推进各个走廊建设的有序发展。

     ——云南大学副校长、云南

     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 李晨阳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具备国际产能梯度转移的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投资结构相似度较高,在农产品、纺织、机电等领域投资较为集中;多元化社会资本的进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仍然任重道远等。对此,云南应根据具体合作情况,分析、研判,从而选择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不同合作模式。同时,深入了解投资对象国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强调多学科专业联合研究,开展沿线环境分析,为对外投资和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昆明理工大学东盟

     研究中心主任 熊彬

   

    在与湄公河国家合作,推动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时,应提前了解对象国法律,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各国应积极探索解决纠纷机制。如,国家层面应有多方谈判或信息交换平台,社会层面应加强交流沟通,智库层面可开展联合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达成一定共识。此外,应畅通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对象国或进入我国的渠道。同时,可设立民间组织调解纠纷,或引入民间仲裁机构,助力纠纷的高效解决。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郭振杰

   

    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的投资总量增长迅速,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方式与投资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对柬埔寨的投资额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对纺织业领域投资占比最大。但我国对相关国家的投资也存在投资规模较小、投资产业结构较集中、缺乏跨国经营经验等问题。我国应加大投资总量,扩宽投资领域,加强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同时加强防范投资风险。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博士 徐丽华

   

   链接

  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2次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方愿与湄公河国家一道,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2018年12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老挝琅勃拉邦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4次外长会后表示,六国外长进行了讨论,各方同意启动经济发展带的具体落实方案。

  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核心内涵是以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为依托,以产业发展重镇和重大基础设施为枢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腹地发展,实现全流域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

  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打造要紧扣5个驱动,即协调驱动、产业驱动、创新驱动、绿色驱动、融合驱动。

  协调驱动。要通过对接六国发展战略,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更完善的次区域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协调发展。

  产业驱动。要发挥产业发展重镇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争取在每个国家建设一个至两个澜湄框架下的产能合作园区,形成“多国多园”,带动流域工业化和经济整体发展。

  创新驱动。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次区域跨境电商发展,共同探讨制定澜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网络联通水平。

  绿色驱动。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实施“绿色澜湄计划”,探索符合六国国情的环境治理模式,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融合驱动。以推动区域合作向经济一体化进程升级为目标,在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投资安排、金融流通等方面探讨更具雄心的便利化、自由化措施,通过相互融合,拓展六国经济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