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 澜沧江经济带:开启“阿里巴巴的宝库”

20.11.2015  15:27

【导语】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阿里巴巴用“芝麻开门”的暗语打开了装满金银的宝库。但在现实里,当我们喊“芝麻开门”时,出现在眼前的可能只是一个叫“zhi ma”的娃子在问:你谁呀。

能唤开大山的宝库,找到富裕与幸福的密码到底在哪儿?云报君不煲心灵鸡汤。今天,结合云南数不尽的大山,大山上满眼的绿色,绿色中蕴藏的发展潜力,我们以“十三五”我省空间发展布局的重要“一带”——澜沧江经济带为主要对象,分享一下打开云南生态良好地区“绿色宝库”的实际思路。

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看,澜沧江流域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是‘青山绿水间的贫困’、是‘丰富资源上的贫困’。”(李纪恒语)

各位乡亲一定还记得,今年1月,习大大考察云南时叮嘱:“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不能只算小账,要算长远账、不能只算眼前账,要算整体账、不能只算局部账,要算综合账、不能只算单项账。”习大大的话,为云南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9月17日,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大理调研了洱海保护,这是他继4月对洱海治理工作进行现场部署后的又一次督促检查。但此行要做的远不止于一个高原湖泊的保护。18日,李纪恒与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大理、怒江、迪庆、临沧7个州市负责同志座谈,研究如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澜沧江地区发展的步伐。

我多次到澜沧江沿岸调研,总体感觉澜沧江沿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李纪恒说,“但是,受制于区域开发限制、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澜沧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洼地和短板,是‘富饶的贫困’、是‘青山绿水间的贫困’、‘是丰富资源上的贫困。

我省提出,在“十三五”新的战略空间格局中,澜沧江流域是全省国土空间开发的南北轴线,北接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南连沿边开放经济带,对于完善我省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澜沧江地区而言,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以建设澜沧江生态文化旅游带为总抓手,统筹推动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互利共赢,努力把澜沧江流域建设成为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合作前沿带、绿色经济发展的试验带、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重点带、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带,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建立起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方式,架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使产业结构逐渐变‘新’、发展模式逐渐变‘绿’、经济质量逐渐变‘优’”(李纪恒语)

诸君,其实打开“阿里巴巴宝藏”的钥匙就握在我们手中,只是钥匙使用需要智慧+干劲。具体是这样的:

对接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年大会战作出的部署,聚焦重点、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网络。要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衔接互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的“主动脉”,加密以国省干线为枝干的“内循环”,畅通以农村公路为网络的“毛细血管”。李纪恒要求,推动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和港口建设,实现“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让澜沧江上不再是“孤帆远影”,而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全力打好绿色生态牌,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把澜沧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澜沧江流域具有“一江连六国”的天然优势,旅游资源富集。要通过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散落在澜沧江沿线的珍珠串起来,由点成线、由线成带,推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业,构建澜沧江大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云南旅游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各类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推动开放向县域延伸,使澜沧江经济带成为联结南北、内外联动、全面开放合作的经济带。

要鲜明地把招大引强作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集群式、产业链承接步伐。同时,用好对口帮扶资源,加强省际协作和对外合作,实现借船出海。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实施新时期我省扶贫开发“63686”行动计划,用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把各项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对贫困发生率高的怒江州、迪庆州要加大支持力度,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与全省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

优化空间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守住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底线”,划好生态环境安全的“红线”,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建设滇西北“三江并流”、哀牢山-无量山、南部边境3个生态屏障。

握紧发展这把“总钥匙”,加大财力投入和政策投入,对澜沧江流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把重点更多地放在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群众基本素质提升、金融“贫血”、生态环境保护、移民搬迁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做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共识,但如果不能保持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战略定力,它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漂亮话。打开“大山的宝库”没有捷径,云南的选择是——全力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让百姓的幸福感不打折扣。

【往期报道】

省委书记“十三五”调研座谈会透出哪些信息 云南的“十三五”怎么看

省委书记“十三五”调研座谈会透出哪些信息 云南的“十三五”怎么干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一)理念思路新在哪儿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二)怎样“转”如何“升”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三)回答好工业转型升级这道考题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四)滇中一体 圈中提“核”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五)沿边开放:我要飞得更高

谋划“十三五”学习笔记(六)金沙江经济带:借势黄金水道的一跃

云南网出品 编辑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