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缎书法 别具一格

24.11.2014  17:13

    用漳缎面料裁衣,这不新鲜,从古代宫廷服饰到最近APEC各国领导人女配偶身穿的“新中装”,可谓不乏其例。但你见过漳缎做成的书法作品吗?11月21日,记者开了眼界。

    当天,为采访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副馆长,苏州漳缎织造技艺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晨,记者一早就赶到苏州丝绸博物馆。走进王晨的办公室,一幅写有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的卷轴行书作品(左图)映入眼帘。起初以为是哪位大家的墨迹,细瞧才发现,笔墨点画竟由织物凸起的毛绒构成,而呈以白色缎纹的“宣纸”也显然不是纸。而更妙的是其上的书法“用笔”“飞白”惟妙惟肖,韵味十足。“这是我制作的漳缎书法。”王晨解释说。

    记者此前查阅漳缎的相关资料,未曾见到有用漳缎来“”书法的记载。王晨指着作品说,复制书法作品,早已有人用苏州宋锦织造了,但能否用漳缎来织制,此前没人做过,作为漳缎传承人,她想挑战一下。恰好自己的父亲王家勋平常喜好书法,于是漳缎书法试验就从复制家父的书法作品着手,没想到一做出来,许多人都夸精美。欣喜之余,王晨将其裱好挂到自己的办公室。

    如何让漳缎面料的使用不局限在裁衣、座垫的老路,王晨一直在思考。“拓展漳缎的日常使用范畴,让这种优秀传统工艺更具亲和力,作为传承人,我有这样的夙愿。”囿于漳缎工艺复杂,目前虽能做到“一半人工一半机器”,但生产效率较之宋锦仍偏低,故漳缎书法未走向市场化的批量生产。但无论如何,漳缎书法不失为一种创新,王晨希望漳缎能开发出更多的艺术品种,以艺术的附加值来提升漳缎的生存空间,缓解漳缎生产效率低所带来的产业瓶颈,“让非遗的漳缎走出博物馆,有不同的思路。比如企业会想如何将传统织机融汇现代‘数码技术’。而我们会想如何更多地拓展其日常使用范畴。

    王晨是苏州本地人,她从事苏州漳缎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已经19年了。王晨说,她不仅是在恢复漳缎技艺,更是将这种技艺转变为艺术呢。(记者 黄舒哲 吴明晖 游斐渊)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