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湖畔万人狂欢火把节

06.08.2018  10:01

8月3日至5日,由云南省彝学学会、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主办,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承办的“彝火传情  狂欢古滇——2018中国·昆明彝族国际狂欢节暨首届古滇火把节”在晋宁区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举行。

期间,中国彝族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民族时尚赛装大会、民族音乐汇、民族特色相亲大会、秧佬鼓大赛、万人篝火狂欢、啤酒狂欢音乐节等多个项目轮番上演,3天时间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呈现出文化氛围浓、旅游气质佳、社会反响好,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良好的局面。

万人狂欢氛围浓烈

昨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是彝族火把节的“送火”之日,即篝火狂欢日。

昨晚11点30分,随着高达7米有余的主篝火点燃,2018中国·昆明彝族国际狂欢节暨首届古滇火把节进入高潮。活动现场篝火熊熊燃烧,上万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感受到最火热的彝族文化。

连续3日,在滇池畔的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欢聚一堂,纵情狂欢——赏彝族祭火、看民族时装秀、观彝族相亲、听民族音乐、看原生态民族歌舞、享各民族歌手和乐团现场表演……

在歌舞表演之外,彝家美食区、民族特色小吃区、互动体验区、创意集市区等人潮涌动,吃牛汤锅、品彝家菜、买彝族伴手礼成为节日时尚。

民族文化精彩呈现

在本届中国·昆明彝族国际狂欢节暨首届古滇火把节上,彝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

彝族崇虎、畏虎、敬虎、奉虎,彝族是虎的民族,本届彝族国际狂欢节的舞台创意灵感也源于虎,而节日的守护神也是两尊老虎。此次狂欢节的主舞台的造型是一把优雅的月琴,灵感来源于彝族一段美丽的传说:几千年前,彝族人的祖先目睹天上的闪电点燃森林大火的那一刻,世上就出现了第一支火把。而当第一支火把点燃了第一堆篝火时,彝族人的祖先,就唱出了世上第一首动人的情歌,当彝族人用木头做出了第一把月琴时,人间就开始过第一个火把节。

舞台设计灵感之外,彝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音乐文化在本次狂欢节上更是随处可见。8月3日举行的民族时装秀通过彝族服装展示、原创服装展示以及民族特色节目表演三个环节,让市民及游客领略了彝族的服饰文化。狂欢节期间,除了彝族文化的精彩呈现,还有墨江牛皮大鼓、南涧跳菜、楚雄赛装、泸西向阳山色村彝族婚嫁以及晋宁区民间队伍等各类民族风情也得到充分展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彝族火把节早已被注入新的内容,成为各族人民共享狂欢的盛会。”云南省彝学学会副会长白兴发说,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具彝族特色的节日,是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彝族延续数千年来对火的自然崇拜,也表达了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祈盼丰收、驱害祈福的美好愿望。

文旅融合积极推进

千百年来,熊熊燃烧的火把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彝族同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据史料记载,云南古代彝族主要居住在滇池流域,具有浓厚的彝文化底蕴,现已成为云南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举办2018中国·昆明彝族国际狂欢节暨首届古滇火把节的“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就在滇池畔,这里是20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滇国的都城范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景观资源。

以前来昆明觉得除了气候好饮食好之外没啥特别的感受,没想到这次来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从香港到云南旅游的黄正权说,在狂欢节上不但看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也看到了云南、昆明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的激情。“火把节原本是彝族的节日,现在成了所有人的狂欢节。

文旅融合是趋势,2018中国·昆明彝族国际狂欢节暨首届古滇火把节的举办仅是开始。晋宁古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波表示,下一步,古滇管委会将按照昆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要求,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进景区为抓手,举办好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白族三月街节、苗族花山节、傈僳族阔时节、壮族三月三节、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十月年节和扎扎节、布依族六月六节等9个昆明世居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古滇名城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文艺展演的舞台,营造“月月有节庆、周周有看点、处处有特色”的节庆氛围。

昆明诺仕达集团总裁任剑媚表示,随着多个项目的不断建成开放,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已逐渐成为昆明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为云南建设旅游强省、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昭通市局“三举措”完成火把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
7月下旬至8月初,昭通彝族同胞举行火把节庆祝活动,食品药品监管局
走向世界的云南民族刺绣
文博会5号馆里现场刺绣展示。云南频道
晋宁区多措并举推动廉政文化进彝乡
记者日前从晋宁区纪委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