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昆明滇池增殖放流活动举行 107吨鱼苗将进滇池
昨日,小学生在古滇码头投放鱼苗。记者赵伟摄
昨日,“保护母亲湖我们在行动”2016年昆明市滇池增殖放流活动在晋宁古滇艺海码头举行,数百名市民及学生将一条条身长约10—15厘米的鲢、鳙鱼苗投入滇池。据了解,此次放流活动共计向滇池投放107吨鲢鳙鱼苗,将有效控制滇池蓝藻,助力滇池内源污染的治理。昨日起至11月30日,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广大市民可前往古滇艺海大码头免费参与放流活动。
昨日上午11点左右,一群小学生在古滇艺海大码头将一桶桶鲢鳙鱼苗投入到滇池中。“爱护滇池,从我做起,鲢鳙鱼可以吃掉滇池里的蓝藻,来参加放鱼活动就是想要为保护滇池出一份力。”来自经开区一所小学的周同学说。
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以下简称渔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渔政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107吨10—15厘米的鲢、鳙鱼种,从昨日开始至11月30日期间逐步向滇池放流。研究表明,鲢鳙鱼在滇池中每年可长500克左右,而一条鲢鱼每长1公斤,可吃掉100公斤到150公斤蓝藻。研究人员对鲢鱼和鳙鱼进行解剖发现,鱼的肠子里95%—98%以上都是蓝藻,这说明鳙鱼和鲢鱼去除蓝藻的作用较大。合理放流增殖渔业资源,可充分利用滇池丰富的饵料生物,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水体良性循环,有效削减滇池内源污染。滇池目前放流的鱼类中,鲢、鳙鱼以中上层浮游植物为主食,它们放流滇池水体可大量进食藻类,对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内源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放流活动中,渔政执法人员还就如何规范放生行为对市民进行了宣传。市滇管局渔政执法人员提醒市民,牛蛙、美国青蛙、巴西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类、爬行类物种,大口鲶、食人鲳、埃及塘鲺等大型肉食性鱼类或外来危险物种,草鱼等大型草食性鱼类,克氏原螯虾(也称小龙虾)、福寿螺等甲壳类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水生生物物种等5大类水生生物禁止向滇池放生。这些种类放入滇池,对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土著鱼类的保护和恢复,更有可能影响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破坏滇池正在好转的水生生态系统。
市民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电话0871—64319767进行咨询。下一步,还将向滇池投放30万尾金线鲃。同时,将加强滇池水生动物的放生管理,引导市民按规定在指定地点进行放生活动,禁止投放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动物。
记者 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