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在全国首家实现内陆湖“数字渔政”

07.09.2015  13:11

电子地图上的白点是执法快艇,快速移动的黑点是偷捕的机动筏子……2014年年底,昆明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渔政管理,成为全国内陆湖首家实现“数字渔政”的单位。

去年11月份,执法人员提前接到举报,有几艘机动筏子在滇池偷捕。由于机动筏子比较灵活,一时无法确定具体位置。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分片区搜索这一水域之后,凌晨12点多发现2艘可疑的机动筏子。工作人员提前在上岸点等候,同时派出执法快艇,成功拦截4艘准备靠岸的机动筏子,在河沟边还发现3艘,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罚。

在此之前,是根本做不到的。”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办公室负责人沈杰介绍,这支只有36人的执法队伍,需要负责滇池309平方公里,沿湖17万涉渔人员,要完成渔政执法、管理和确保渔业资源增殖非常困难。以前靠人工执法,沿湖有人放哨,执法人员刚到对方就得到消息溜之大吉。再加上偷捕一般在夜间,靠执法快艇寻找视距超过100米就很难发现偷捕的船只。

如今,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把相关信息全面、及时、生动地反映到电子地图上,再通过计算机网络反馈到相关部门,实时监控滇池周边的违法偷捕现象和执法快艇位置。该系统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渔政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了滇池渔政全时段和全方位的量化动态管理。

另外,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还对银鱼和虾的捕捞方式进行改革。据介绍,2014年之前,滇池银鱼和虾的捕捞采取的是公开竞拍市场化动作的方式开展。但从2011-2013年三年的情况来看,沿湖村民参与少,而企业竞拍成功后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违规使用网具、违反作业时限规定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执法处暂停实施滇池渔业资源捕捞权公开拍卖的市场运作,改由沿湖持证村民按规定的作业时间、使用人力风拖作业网具入湖捕捞银鱼和虾的方式,把实惠真正落实到沿湖村民身上。创新的开湖政策得到了滇池周边10多万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的突破:按规定时间开湖,没有提前入湖捕捞;开湖期分类科学捕捞,即只捕银鱼和虾。在开湖期间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沿湖村民充分受益,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