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滇池流域划定323.97平方公里禁建区

06.08.2015  11:09

日前,市委书记程连元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滇池一级保护区面积为323.97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11%,与2002年划定的滇池水体保护区面积314.77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9.2平方公里。

方案》明确,滇池一级保护区,是指滇池水域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保护区面积为323.97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11%。与2002年划定的滇池水体保护区面积314.77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9.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禁止新、改、扩建建(构)筑物,确因滇池保护需要建设的项目、设施(含航运码头),报市政府审批。

滇池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城乡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米以内区域。保护区面积为606.94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21%。其中禁建区面积为393.84平方公里、限建区面积为213.1平方公里。保护区的禁止建设区不允许任何开发建设;限制建设区以建设生态林为主,符合滇池保护规划的生态旅游、文化等项目报市政府批准建设,禁止开发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

滇池三级保护区,是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保护区面积为1112.5589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38%。保护区内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控制审批。《方案》还明确规定,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为876.5311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30%。

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线,滇池治理是整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时时在照着我们,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转变了发展方式。”程连元强调,全市上下一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滇池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合力攻坚克难,务求取得实效,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重托。二要紧盯目标。牢牢扭住滇池治理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十二五”总体目标,实施目标倒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各项工作。三要完善机制。加快制定出台《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健全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滇池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四要落实责任。一定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下更大的力气抓好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带头当好河(段)长,切实改变巡河方式,以发现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河道综合整治成果。五要严格监管。严把环保准入关,对违法企业实行“一次违法排污,永久性退出市场”,确保滇池流域环境安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向滇池及入湖河道偷排污水、倾倒垃圾以及乱占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从严执法、快处快罚、重处重罚,以严厉的法治手段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保障。六要全民动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滇池、珍惜滇池、爱护滇池,自觉参与滇池保护和治理,把滇池保护治理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保护治理滇池。七要超前谋划。奋力攻坚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同时,抓紧启动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十三五”规划,努力做到指导思想更明确,工作目标更科学,工作任务更具体,工作措施更可行。(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  首席记者傅碧东  通讯员张云)

滇池“保护红线”划得好更要守得住

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是关乎滇池流域发展保护的一件大事。它规定了保护区内禁止或限制的行为,核心是禁止或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项目,包括房地产项目。保护区的划定,是贯彻滇池保护条例“有效管理和治理”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滇池流域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是落实滇池流域监督管理和综合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昆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字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深入开展“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河(段)长负责制、“河道三包”责任制、14条入湖河道整治、11个湿地(公园)建设等。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注定了滇池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滇池污染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马上让人赏心悦目。需要树立信心、决心和恒心,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模式,理顺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效果。而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划定具体的保护“红线”,让企业、单位、个人都不敢触碰这根红线,谁触碰谁将付出沉重代价!   同时,滇池治理的艰难告诉我们,向污染宣战,应成为政府、社会、个人的共识。一方面,应加强宣传引导,明确在保护区范围内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引导企业不逾保护红线,才能使方案更有操作性。借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滇池、珍惜滇池、爱护滇池,努力营造推动滇池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保护区范围划定明确后,政府要敢于碰硬“动刀”,严惩发生在保护区内的各类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依规办事。还要着力解决彻底截污、河道综合治理、滇池周边生态建设、滇池流域水资源调配等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滇池治理提速增效。

滇池保护区红线是构建滇池流域生态治理战略格局的底线,要划得好更要守得住。要以滇池治理为突破口,提升昆明生态能力建设水平,推动生态文明水准向更高层次迈进。当然,只要坚持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社会治理的思路,增强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下定决心,强化刚性执行,真正将分级保护落在实处,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协调配合,重点难点突破,严格督查考核,一步一步推进,打赢滇池治理“命运之战”的把握性就相当大,增强昆明生态文化力就有很多加法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