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滇池 净化滇池 昆明投放774万尾高背鲫鱼苗

06.07.2017  19:21

  7月5日上午,在滇池西岸的观音山高海桥洞观景区,一批身长3至6厘米的高背鲫鱼苗被投放进滇池。据悉,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以下简称“渔政处”)将在2—3天的时间里,共在该水域投放774万尾滇池高背鲫鱼苗。

2—3天内放流774万尾高背鲫鱼苗

  上午10点30分左右,一桶桶装满高背鲫鱼苗的水桶,被工作人员抬入滇池观音山高海桥洞观景区水域内进行放流。与放流鲢、鳙鱼的方式不同,此次放流的高背鲫鱼需要先放到设在水里的吊箱里。

  渔政处执法人员沙鑫介绍,在向滇池投放的鱼苗中,高背鲫鱼是滇池的土著鱼类,也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中下层水体有机碎屑和饵料生物,对减少内源污染、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增殖放流高背鲫,可充分利用滇池丰富的饵料生物,对恢复滇池生物多样性,缓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都有促进作用。

  “目前来看,高背鲫是滇池的鱼里面生命力最强的一个鱼种,从鱼卵的孵化到增殖放流,其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像3—6厘米这么大规格的鱼苗已经具备了对滇池水体的适应能力。” 沙鑫介绍,选择观音山水域放流,是因为这里背风、平静、水深适中、水草丰富且水质较好,可为鱼苗提供良好的适应环境。此次774万尾高背鲫鱼苗的放流将在2—3天内完成。

  下半年还将投放130吨鲢鳙鱼

  渔政执法人员提醒市民,牛蛙、美国青蛙、巴西红耳龟等外来两栖类、爬行类物种,大口鲶、食人鲳、埃及塘鲺等大型肉食性鱼类或外来危险物种,草鱼等大型草食性鱼类,克氏原螯虾(也称小龙虾)、福寿螺等甲壳类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水生生物物种等5大类水生生物禁止向滇池放生。

  这些种类放入滇池,对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土著鱼类的保护和恢复,更有可能影响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破坏滇池正在好转的水生生态系统。市民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电话0871—64319767进行咨询。

  今年下半年,渔政部门还将在滇池里投放130多吨鲢、鳙鱼种;同时,加强滇池水生动物的放生管理,引导市民按规定在指定地点进行放生活动,禁止投放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