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滇池仅有一天发生重度蓝藻水华

12.02.2019  08:11

多年来,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表现,滇池蓝藻水华的发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昨日,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获悉,2018年,滇池仅在7月23日发生过重度蓝藻水华,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的时间共计6天,与“十二五”初期的2010年相比减少了131天。

由于受到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湖周地形条件、主导风向和湖流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3月至11月蓝藻大量生长,并容易形成水华,主要集中分布于滇池外海北部自盘龙江入湖口至西山龙门村至晖湾一带约16平方公里的近岸水域及湖湾区,发生重度蓝藻水华时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油”。

2008年以来,昆明市相关科研单位开展了滇池水域蓝藻卫星遥感监测,全年不间断对蓝藻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近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化河长制、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入滇河道“一河一策”等治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加上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的构建,滇池湖体的水质明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减轻,使得滇池水域蓝藻水华的发生情况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对滇池重点水域开展蓝藻动态观测统计数据显示,近9年以来滇池蓝藻水华发生情况分别为:2010年发生重度蓝藻水华59天,中度蓝藻水华78天,共137天,到2018年发生重度水华1天,中度水华5天,共6天。可以看出,在滇池水质总体企稳向好转变的趋势下,滇池水域发生重度和中度蓝藻水华的天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发生的水域面积、富集厚度也在逐年减小。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水体叶绿素a浓度是直接表征水体浮游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子。根据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滇池全湖叶绿素a浓度均值已由2014年的72μg/L(微克/升)下降至47μg/L,滇池外海叶绿素a浓度均值由2014年的58μg/L(微克/升)下降至45μg/L;草海、外海、全湖综合营养状态分别由2014年的71.75、64.67、66.59下降至58.24、57.35和57.63,这也是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首次下降至60以下。(昆明日报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