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只建自行车道 119.5公里自行车道均在花海里

03.12.2014  10:49

  即将建成的自行车道,在花海中延伸 供图

  ■ 都市时报记者 李瑞莹

  捞鱼河是滇池主要入湖河道之一,日前,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就《捞鱼河入湖口湿地提升规划方案》是否适当进行了听证。

  在听证会上,规划方案提出,捞鱼河入湖口湿地将化身成为面积达698亩,以水体净化、生态修复、生态保育功能为主,同时兼具湿地保护科普教育、观光游赏等功能的保护型生态湿地。同时,新提升改造的捞鱼河湿地考虑到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需要,将在湿地打造全长62.6公里的慢行系统,在湿地或场地上形成绿道。

  在支持规划方案的同时,部分代表也就规划方案中提到的增加游人服务中心、自行车租赁、公园管理、零售小卖铺等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提出了质疑。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规定,代表担心兴建的项目会不会违反了条例规定。但在此次的听证报告中,度假区也明确表示在规划方案里一级保护区内只有自行车道,而其他设施都在红线规定的一级保护区以外,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慢行系统将作为“四退三还”的物理边界

  据了解,此次捞鱼河湿地规划提升方案中,项目规划范围内约32公顷的用地位于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现在的主要游路路面宽3米,通达性较好,但弯道多,转弯急,不宜于自行车、电瓶车的通行。湿地拟建设的慢行系统为62.6公里,加上环草海段增加慢行系统15.5公里、高海公路段改造辅道增加慢行系统30.9公里和三个半岛段结合项目建设慢行系统10.5公里,一旦湿地慢行系统竣工,昆明的“骑友”将拥有一段119.5公里的环湿地慢行车道。

  此次拟建设的62.6公里慢行生态系统,除了为游人骑车游览提供便利以外,还是“四退三还”的物理边界,在车道外就是滇池一级保护区的范围。而根据规划方案显示,慢行车道除了是属于自行车和行人的专用游览道路以外,不会产生混行的现象,在安全性和专业性方面都有提升。

  另外,车道将集合园区内不同景观带,采用塑胶材质、架设栈道或彩色混凝土进行铺设,宽度约为4m,在车道上会明确喷涂上车道标志,方便识别。另外,车道两边也会根据湿地自然条件打造丰富的景观,这样,骑行游览的过程中既可看见浩瀚滇池也可以欣赏眼前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