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溪桥工程为云南芒市捐建爱心桥

18.10.2014  18:09
  中新网云南频道10月17日电(记者 史广林)芒市,云南德宏州府所在地,与缅甸毗邻,民族风情浓郁,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佛教圣地。17日,记者跟随江铃·溪桥工程爱心车队来到这里,为贫困山村缺桥地援建便民桥。

  

江铃·溪桥工程云南芒市爱心体验活动从芒市孔雀湖出发

  七彩云南,多山富水,多民族聚居,是不少人国人心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幸福生活地。但当记者跟随车队来到芒市便民桥援建地时,才深切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只是人们赋予农村田园生活美好的想象,对于身居有河无桥的人们来说,过河,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没桥,步步惊心。

  江铃汽车爱心车队在崇山峻岭间行进,前往便民桥援建地

  此次便民桥援建地被群山环抱,江铃爱心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一条看上去并不宽的葫芦口河横亘在芒市风平镇上东村村头,这条小河既灌溉了两边的农田,也成为2000多名村民出行的最大障碍。河虽不宽,但落差很大,常年水流湍急,无法直接跨越或趟水而过,村民就用废旧的电线杆、后用大树根和木头搭建了一座简易的便桥供日常通往,成了周边村民过河出行、孩子过河上学的唯一通道。但这座所谓的便桥很窄,无法通车,只能走人,村里的特产只能靠肩背背扛运出去。即便如此,村民通过时也得小心翼翼,特别是下雨时桥面很滑,经常有老人孩子掉下去,非常危险。活动当天下起了小雨,看着湿滑的桥面,记者自忖没有胆量走过去。据当地村支书介绍,去年村里一位50多岁的妇女就滑倒在河里,被河水冲走,在小河下游发现她时已经不省人事,村里乡亲们一度谈河色变。更苦的是孩子们,周边对门寨、拱惹、大香树三个自然村的孩子每天都要经过这座危桥到河对岸去上学,时有孩子坠河发生,家长的心每天都揪着。

  在便民桥援建之前,当地村民只能从木头桥上危险过河。

  

江铃·溪桥工程NO.183便民桥在这里落成。

  为什么不建座桥呢?上东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建座桥动辄十来万,对于村民来说是个不可承受的负担。直到最近,村民和孩子们终于可以不再为过河出行上学发愁了,江铃·溪桥工程NO.183便民桥在这里竣工。这座便民桥长10余米,宽4米,两边还有护栏,不仅行人可以安全通过,小型车辆还可以从容会车,一改之前的窘境。附近对门寨的张丽容小朋友和爸爸也来到活动现场,他们从此再也不用为上学路上的这条“拦路虎”提心吊胆了, 以后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上学。

  村支书现场将一幅写有“修建便民桥,造福众乡亲”的锦旗增送给江铃汽车代表,代表全村乡亲的心意。桥头的老乡自发前来见证这座承载他们生计与生命的便民桥竣工,他们在桥头开心灿烂的笑容让人久久难忘。热情好客的傣族老乡一定要留爱心车队的成员到自家里吃午饭,盛情难却之下,爱心车队与傣族老乡一起共进午餐。

  同时受益的还有勐戛镇三角岩村小学的孩子们。三角岩小学从清代私塾发展而来,已有110年的历史,现有300多名学生。近些年来,在归国缅甸华侨及爱心企业的援助下,学校软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校边上的一条小河一直困扰着学校和孩子们。为了方便学生过河,学校就用有限的资金在小河上拼接了一座不足一米宽的木板桥。但这座简易的便桥却缺成了学生危险事故的高发地,由于桥面较窄,没有护栏,如果再加上下雨湿滑,放学时大批量的学生过桥回家,很容易发生摔倒甚至坠河事故,所以每当放学,老师都要小心护着学生们过桥。但如果不走这座危桥,孩子们又得绕行很远的路才能回到家。学校一直想为孩子们修座结实安全的桥,苦于没有资金。

  

众多爱心人士共同见证三角岩小学便民桥竣工

  这次,江铃·溪桥工程同时为三角岩小学援建了一座长达11米、宽达7米的便民桥,老师和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路上的“危险地带”了。

  

孩子们踏实地过河上学。

  除了为贫困乡村援建便民桥之外,江铃·溪桥工程还把温暖和爱心带到援建当地亟需帮助的人们手中,先后为上百所贫困小学送去他们急缺的图书及文体用品,并为数十所敬老院和孤儿院送去温暖。

  

敬老院院长增送锦旗给江铃汽车代表

  当日,江铃·溪桥工程来到了勐戛镇敬老院。入住勐戛敬老院的多是当地的五保孤残老人,目前共有57位老人,其中49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4人生活不能自理。爱心车队为老人们带来了过冬的棉被床单鞋子、暖水瓶、食用油等日常用品,还志愿做义工,亲手把被单床单给老人换上。

  江铃·溪桥工程一共为芒市援建了4座便民桥,其余两座分别位于江东乡大水沟村和芒龙村。算上之前在大理洱源县、红河海口县、曲靖宣威市、昆明嵩明县等地援建的便民桥,至此江铃·溪桥工程已在云南9县援建便民桥26座。

  贫困山区缺桥已成为阻碍中国贫困乡村上学、出行、致富的一大难题,全国贫困农村缺桥的数量初步的估算在3万座左右,需求量非常大。一条条小溪小河,看起来清新可爱,跨过去却步步惊心,困扰着万千乡亲。“江铃··溪桥工程”援建的乡间便民桥,看上去不大,却承载着周边数千村民的生计与生命,寄托着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希望,还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拳拳爱心。

  项目八年间,除了江铃汽车的持续投入外,百万市民、1万多名志愿者、万名江铃员工,数千江铃车主、众多江铃代理商及数百家媒体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捐资捐物,奉献时间,寻访选址,传扬慈善。每座便民桥,从选址到设计,从监督到验收,援建地对接部门都付出了不亚于捐赠者的心血和爱心;受益村民更是自发投工投劳,一起筑起幸福桥。

  江铃·溪桥工程已坚持八年,预计到2014年底,“江铃·溪桥工程”援建的便民桥数量将超过230座。虽与巨量需求相比如沧海一粟,但每多援建一座,就能多改变一个乡村,让数百数千乡亲解困,以寸进之功,为贫困乡村打通上学的路,致富的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