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打造滴水苗城 游客可随时随地看国家非遗"采花山"

07.01.2015  13:49

吹芦笙。记者窦红斌/摄

斗鸡。记者窦红斌/摄

    500——600人的队伍将同台演出, 屏边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局(以下简称文体旅广局)副局长罗刚最近正在排练一场屏边县建县历史上最大的晚会——“花山情”。

    “这是屏边苗族花山节(又名:采花山)今年11月成为国家非遗之后的首次盛会,一定要办好了”,罗刚说,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花山节”列入国家非遗之后将成为屏边的一张旅游名片。屏边县正在进行一个宏伟的计划,投资29亿元打造“滴水苗城”,在这个苗城里,根据游客的需要,每天都可以表演“采花山”,让游客体验屏边独特的苗族文化。

     花山节”原味正在消亡

    “最原始的采花山,就是小伙子、小姑娘恋爱的盛会”。

    “也可以说成拖姑娘和泡妞”,1月3日,屏边县文化馆里,副馆长——苗族哥王黄金山和文体旅广局副局长长罗刚你一言我一语地诠释着花山节。

    让罗刚担忧的是,现在网络、电话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多了,到了婚龄的小伙子和姑娘不再热衷采花山,在花山节上,成了中老年人对歌、款家常的地方,让“花山节”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倒退30年,那个时代的“花山节”可谓热闹,花山节上,满山的花伞下,小姑娘小伙子对着山歌,一唱就是三天,小姑娘小伙子两情相悦时,小伙子就可以将小姑娘拉倒自己的家中,这个姑娘就成了“媳妇”。

    现在的小姑娘和小伙子都是自由恋爱,不需要在花山节上去找对象,原本的恋爱盛会慢慢地淡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参与的人数少了,对山歌的人也少了,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成为了“斗鸟”,“斗牛”爱好者的聚会。

    在30年前能看到一些花山节的“绝艺”,现在早不见了踪影,这也是罗刚最着急的。例如“滚牛皮”“滚刀尖”等。 在花山节上,那些身怀绝技的小伙子,一展拿手的“滚牛皮”绝技。一张刚杀完的牛皮铺在地上,小伙子下腰用嘴咬住牛皮的一边,将一张牛皮完整地滚在身上,既要将全身裹住,也要将牛皮裹完,然后进行唱歌表演。

    最精彩的还有 “滚刀尖”,地上倒插着6把匕首,小伙子一边弹着芦笙,下腰后头和脚着地,要靠头和脚挪动,绕过6把剪刀,这个动作要有很好的腰力和技巧,不然背部就被尖刀所伤。

    屏边县文化馆副馆长黄金山说,这些技艺在1985年前后的花山节上还能看得见,现在这些民间艺人已经找不到了。现在濒危的还有“滚牛锅”,苗族传统的“蜡染”工艺等。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