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渣土车管理的技术应对终会道高一丈

26.01.2016  16:47

    违规渣土车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公害。乱冲乱撞、破坏环境影响市容、乱倒渣土引发次生灾害危机等种种问题均与渣土车有关。2015年,这些飞扬的渣土还酿成了诸多灾祸。

    管理渣土车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它们习惯夜间出动,熟悉本地线路,惯于猫鼠游戏。仅仅靠行业自律不现实,依靠渣土车行业改变多拉快跑的格局又需要时间,面对每天呼啸而过的渣土车,打击其违规行径成为必须的准备。一个在全国都曾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就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渣土车辆的行踪,从而判断渣土车是否在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行驶。这本是一个让渣土车“隐形功能”丧失的高招,在很多城市施行后,短期内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许多城市的渣土车辆司机很快发明了对抗的方法。那就是偷偷拆除GPS定位系统,实现定位系统与车辆分离。一般来说,这些司机都是乘夜行动,乱倒垃圾的过程中,定位系统的实时监控往往没有显示其行动轨迹。等乱倾倒垃圾后,司机再想办法把定位系统重装上渣土车以逃避检查。只要没被当场抓到,这样的招数确实可蒙混过关。

    虽然这是侥幸心理作祟,但在应对检查管理时这些手段确实找到了漏洞。值得注意的是,违规渣土司机一样会交流破坏监管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令GPS定位系统对渣土车的监控管理能力大幅下降。一时间也有声音认为,这一招数已被违法违规渣土车辆破解,渣土车管理又陷入了死循环。

    不过既然是技术问题,就可以通过技术解决。昆明要求2500余辆渣土车在3月前全部换装北斗监控终端系统。这不是简单的一次国产监控系统换装,而是这套北斗系统针对违规渣土车的行为做出了非常具体的应变措施。

    除了具有原来定位系统的所有功能外,新的北斗系统更为敏感,对超速、改道等各种驾驶细节都能把握,地图系统也更为先进。更重要的是,防拆、防人为破坏。

    这是一项重要的改进,当司机人为拆除或破坏安装的定位系统时,就可能触发警报,甚至指纹录入让渣土车无法被替换司机驾驶。这对于想要违规的司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这套系统预计也将拯救定位系统监控渣土车的方法。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门锁与盗贼始终在进行着拉锯战。我们可以肯定在一段时间内,渣土车辆的违规行为将得到全面遏制,相关违规行为也会下降。但是只要强大的利益驱动仍然存在,违规者就有可能对新的北斗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为隐蔽的偷倒渣土方法,或直接针对北斗系统下手,使其“失灵”。

    因此,我们需要对违规者的惯用违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快速掌握其破坏监管的新方法新动向,并给技术装备的供应者以快速反馈,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新的升级,防患于未然。只要我们坚定着杜绝渣土车违规行为的信念,任破坏者如何魔性,监管的技术和手段终归会道高一丈。(梁兼)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