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坛泰斗许渊冲93岁高龄重回西南联大故园谈中西文化

28.11.2014  16:40

93岁仍登讲台的许渊冲老人。记者李思家/摄

    27日下午,我国著名翻译家、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作为西南联大讲坛第十五讲的主讲嘉宾,走进云南师范大学,以《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联大与哈佛》为主题,与在场师生一起解读中西方文化。

     76年前就读于联大外文系

    虽然已93岁高龄,但许渊冲每天都不忘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锻炼身体,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今年,许渊冲荣获了全球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翻译家,也是我国唯一能在中、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

    许渊冲是西南联合大学1938级外文系学生。讲坛一开始,他就表达了重返西南联大故园的激动之情,“76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离开家乡,来到西南联大,和杨振宁同班。今天的云师大与我们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许渊冲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文化,主要是三样东西: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真,社会科学研究善,文学艺术研究美,加起来就是真善美,而世界文化就是要把真善美发展到最高阶段。所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把真善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谐。

    谈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许渊冲说,“西方要强人,中国要好人,这是中西方不同的特点。中国的文化爱善爱美,西方文化则重真。中国文化是二重奏,在《诗经》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就有体现;西方文化则是二重斗,在《荷马史诗》中可以看出。因此,中国从古至今重的是‘义’,西方重‘力’和‘利’。所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才能使世界更和平。

     寄语学生继承联大优良传统

    作为学贯中西的译坛泰斗,许渊冲提及了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的重要作用,“要把中国文化向世界宣传,翻译在其中就很重要。而解决中英文之间的翻译问题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翻译。

    许渊冲鼓励在场大学生,“其实,西南联大有哈佛从未有的优势,那就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我们当时不太好的物质环境下,可以说西南联大培养出的人才胜过哈佛。而且杨振宁和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时,也看不出来可以拿诺贝尔奖。希望各位同学继承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林为许渊冲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杨林说,“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高校都强力推进国际化的潮流中,翻译作为交流的桥梁,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有从事或即将从事语言工作,特别是翻译工作的老师和同学,只有担负起世界不同民族间互通文化、解说文化的责任,才能走得更扎实、更深刻、更遥远。从这一点看,许渊冲先生的大师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实习记者 李思家)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