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各方“动起来”

04.12.2015  13:34

  中国加入SDR之后,也将进一步倒逼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各项金融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银行分内之职,也是市场各方的共同职责。只有从商业银行“单轮带动”转为全社会“多轮驱动”,相关领域和部门都动起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储备货币之一。可以说,这与中国近年来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直接相关。此次中国加入SDR之后,也将进一步倒逼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各项金融改革的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银行分内之职,也是市场各方的共同职责。未来,除银行要强身健体外,中间业务定价放开、市场价格改革深化、消费者树立市场化意识等一系列工作也必须推进。只有从商业银行“单轮带动”转为全社会“多轮驱动”,相关领域和部门都动起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首先,银行要转变发展理念,在管理上强身健体。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业务规模可以通过定价来实现,盲目价格战只会导致银行利差变薄,无法覆盖自身经营风险。因此,在发展理念上,银行要从过去追求份额、规模,转向追求效益、利润,不能再把市场份额作为核心目标。同时,要精细化定价管理,以全额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手段,建立起科学定价体系,实施分客户、分产品、分机构、分条线的精细化定价核算,由“做了再算”转型为“算了再做”;在定价上,银行要“放得起”,企业能“贷得起”,促进银企共同成长。

  其次,要放松对中间业务定价的管控。银行有了定价自主权之后,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将资源在贷款与中间业务之间进行灵活、高效配置。存贷款利差收窄后,银行自然会把资源向中间业务倾斜,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银行定价是一个体系,如果仍然对银行中间业务定价进行管制,就会扭曲价格信号。因此,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要放松对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管控。只有在银行提供货真价实服务的基础上,其为了弥补风险敞口而进行的合理收费,才有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再次,要深化市场决定价格机制。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能孤军深入。当前,改革已取得长足进步,而作为市场融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却仍然存在硬约束不足的问题,他们普遍对资金需求旺盛,对资金成本变动却不敏感。这部分企业在沉淀大量信贷资金的同时,还拉升了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价格改革是各项经济改革的核心,必须通过价格改革倒逼企业改革。近日出台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深化价格改革的全面展开,也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当然,消费者也必须树立市场化意识。消费者是市场主体,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得到广大消费者的理解和配合。利率定价权放开后,消费者对银行产品和服务有了充分选择权。与选择其他日常消费品一样,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可以货比三家、精挑细选,对银行产品和服务既可以点赞,也可以用脚投票。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强化风险意识,那种寄希望于通过政府干预改善银行产品和服务,或一厢情愿地苛求银行全部承担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结果的心理需要加以调整。正因如此,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银行监管,督促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体现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贺 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