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的扶贫“暖男” ——记上海驻麻栗坡县挂职干部李晟晖

03.07.2019  21:10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李晟晖有个温暖的外号:扶贫“暖男”。

  2017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选派李晟晖到我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在项目资金、产业合作、慈善公益等多个方面,他带着感情面对群众、充满激情积极争取、保持韧劲狠抓落实,为脱贫攻坚争取了更多资源,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新鲜思路和载体,为东西部协作作出示范和贡献。在2018年10月17日(扶贫日),李晟晖被授予“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9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云岭楷模”。

  因战争创伤导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矿业转型带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群众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对政策支持的预期较高。在深入的调研中,李晟晖发现这些是制约麻栗坡县发展最直接的问题。

  因战致残人员生活问题是麻栗坡曾经的伤痛,也是李晟晖最关注和希望解决的民生需求。为此,他积极对接上海市、静安区两级民政、残联部门和公益基金会,帮助这部分群体脱贫。在上海长期帮扶文山州开展“行走的渴望”行动(进行假肢安装)的基础上,由上海市、静安区残联资助,将1300余名因战伤残人员纳入保险范围,逐步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减少生活成本改善生活条件,解决这部分群体长期以来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与此同时,李晟晖还引入上海心工坊开展“心公益助残就业精准扶贫计划”,由上海爱心企业每年提供50个以上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益性岗位,帮助这部分难以外出打工的残疾人实现在当地就业脱贫。通过引入国家民政部社工类扶贫项目“手牵手”计划,促成上海社工机构与县爱心助残协会结对,针对贫困残疾人孵化扶贫项目,提高就业技能。许多残疾人感慨:“在家门口就有事可做,脱贫路上不再拖后腿了。

  帮扶路上,李晟晖十分用心。他将平时发现的需求梳理成项目,利用一切机会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组织开展社会帮扶。2018年,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超过3500万元,实施项目50余个,帮助25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在他努力下,上海烟草集团以及民间的萤火虫、心基金等每年在麻栗坡县助学近500人,年助学金超过百万元,通过资助一个个孩子,帮助一户户家庭脱贫。同济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交大医学院、市北医院等医疗团队组团式帮扶麻栗坡县,持续提高健康扶贫能力水平。一大批社会力量的参与,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补充,扩大了上海对口帮扶的社会效应。

  “拔穷根、利长远,需要久久为功推进产业合作。”在几年的帮扶工作中,李晟晖对此感触尤深。麻栗坡县产业有特色、有潜力,但基础设施滞后、市场渠道和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产业发展。基于对当地县情的深刻认识,他依托后方支持,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资源,对接当地资源禀赋注入市场、资金和技术,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上海市静安区的4个街道、12家区管集团的28家下属公司以及市属国企国泰君安证券分别与麻栗坡县11个乡镇(涵盖所有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他还先后引进上海嘉燕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建设全程可追溯的标准化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直供城市消费;引进日本高科技和上海企业投资500万元,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边角料、树皮、烟秆等发展环保型板材深加工循环经济。麻栗坡县的云纯咖啡还作为云南唯一咖啡品牌参加上海静安国际咖啡节。

  两年云南行,一生云南情。让李晟晖感受最深的,是这片土地的厚重、深沉和坚守。2018年,他下乡70余次,接待各类考察对接团队近百批。他深深地感到,每一次上老山和烈士陵园,都是对自己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再教育;每一次下乡,都让他体会到紧迫感和使命感。他牢记使命担当,不负组织重托,将驻地当作故乡,与其他73个贫困县的全体援友们同心并肩,全身心地融入和奉献到东西部扶贫协作事业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李晟晖将自己比作老山脚下的一株小草。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员,他将上海温度转化聚合为帮助地方发展的动力和合力;不仅带来了物质资源,更是激发了身边干部群众的干事激情和昂扬斗志,共同助推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  胡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