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前行筑滇梦 真抓实干谋发展

18.05.2017  16:33
逐浪前行筑滇梦 真抓实干谋发展 ——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掠影

 

中国工商报》(2017年05月17日  A4版)

 

 

 

2015年9月29日,云南省举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启动仪式,时任省长陈豪(右五)为企业颁发全省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工商干部服务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基层工商窗口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企业进行年报。


边境地区工商干部向外籍经营户宣传法律法规。

 

 

  

编者按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这就是中国西南边陲、毗邻三国的彩云之南。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视察时提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殷切期望和“三个定位”的战略目标,为云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云南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同频共振、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认真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全面稳步推进,实现了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新跨越。

             

      2017年伊始,云南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荣明在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竞争执法和消费维权,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为促进全省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商事制度改革急蓄势劲发奏强音
  “以前注册公司需要先缴纳最低注册资本,至少要3万元,如今注册资本最低限制取消后,公司生产运营不再受资金的困扰了,还省了几千元的验资费,这对我们中小型企业来说真是个利好消息。”2014年6月5日,刚从楚雄彝族自治州工商局开发区分局领到新营业执照的楚雄鸿润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自2014年3月全国吹响商事制度改革的号角以来,云南与全国同步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降低了资金门槛和创业成本;在全国较先出台《云南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改商用”,释放大量住所存量资源。
  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让许多人圆了创业梦。“只跑了一个地方,用了5个工作日就办完全部手续。新区的办事效率真高,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时间成本。”2015年5月20日,云南滇中彩云股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滇中产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到全省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激动地说。
  2015年,云南与全国同步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登记材料大幅简化,减少各类材料34个、文书29种、表格22套;“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模式初步建立,多部门联动登记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创设平均时间从改革前的两三个月缩短到3天~5天,材料齐备的一律当场登记办结。同年12月31日梳理公布《云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全省278项登记前置改为后置审批,有效带动了全省行政审批事项“减、放、转、优”,企业市场准入更加便利。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云南在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与全国同步启动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2016年9月13日,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印章刊刻备案审批证“六证合一”,在“多证合一”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全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昆明市于2017年5月11日颁发了全省首张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营业执照,标志着云南企业登记注册进入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新时代。
  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云南省工商局于2015年5月制定出台《云南省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程序规定(试行)》,2016年在昆明、文山、保山3个州市开展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试点,为2017年3月1日全省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商事制度改革的春风让整个云岭高原遍地开花。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58.39万户,比改革前增长41.88%。其中,改革以来新设立企业30.61万户,3年不到总数实现翻番。
  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犹如那振奋人心的改革号角,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持续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使创业动力和市场活力持续激发,为全省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事中事后严监管推陈出新谋发展
  “网上年报程序也不是那么复杂嘛,只怪自己大意、未按期完成,还好,现在已经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西畴县某自然人独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沈先生在该县市场监管局登记窗口办理完转让变更登记手续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年检改年报,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信用主体意识。保山市积极采取加强政策宣传、拓展服务方式、完善督导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等形式,扎实推进年报公示工作,全市市场主体年报率从2015年4月的40%提升至90%以上,名列全省前茅,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基础进一步筑牢。
  “您好,由于您公司的监事负有数额较大的债务,未履行施甸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偿债义务,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受到信用惩戒,他不能担任公司监事就是惩戒措施之一。”2016年4月8日,施甸县某商贸有限公司的杨先生在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场监管窗口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手续时,工作人员这样解释说。
  言忠信,行笃敬。随着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正在全面铺开。云南省工商局坚持边改革边摸索,着力在构建监管机制上下功夫,2016年先后报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动建立了省级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格局基本建立。
  作为云南工商一体化系统和云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有机融合,2016年11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基本建成并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验收,成为全国第十三家先行通过验收的省份。目前,云南省工商局已与51个省级部门签订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合作备忘录,实现与17个部门的数据归集共享,公示系统(云南)已向社会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息1109.6万条,系统累计访问量达8.1亿人次。全省8.6万户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532人次“老赖”被依法限制企业任职资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2016年1月12日,曲靖市成立全省首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运用大数据理念,创新提出“5333”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模式,并建成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中心和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涉企部门信息归集共享和协同监管。
  如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在全省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得到有效运用。

创新服务新发展浓墨重彩绘蓝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创业创新,优化提升服务效能,通过积极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商标广告战略、着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动服务发展效能的车轮滚滚向前。
  近年来,云南省工商局注重将支持服务民营企业与品牌建设相融合,在高原特色农业红盾助推行动中,着力打造云菜品牌,通过深入调研论证,与玉溪市委、市政府共同推动组建云菜集团,并积极指导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目前,云菜集团在通海县汪家富蔬菜有限公司等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带动下,吸纳其他蔬菜企业及合作组织共200余户,以共享资源来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带动各菜企实现增收。
  自200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商标战略的部署以来,全省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结合云南实际,着力挖掘和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并全程介入搞好服务。在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前,加强调查摸底,协调选好注册主体,积极指导和帮助筹划注册;在申请注册中,主动搞好联系协调,积极帮助完善申报材料;在获准注册后,又将侧重点转到指导规范使用上来,督促加强管理,强化专用权保护,并对生产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提供帮助和支持。
  文山三七、宣威火腿、富源大河乌猪、蒙自石榴、凤庆滇红茶等证明商标的注册运用,有效提升了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的产值、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相关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8年的努力,云南省地理标志商标总数从2008年的11件增长到2016年的144件,全省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强“内功”,借“外力”,双管齐下谋崛起。在实施商标战略的同时,云南在广告战略实施上也闯出了自己的特色。
  云南的广告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小、散的状态,不仅低于全国广告业平均发展水平,还成了云南省文化产业中的一块短板。这是实施广告战略前,云南广告业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为了改变现状,云南省工商局充分发挥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能作用,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多方沟通协调,于2013年指导昆明市按照“政府引导、工商指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模式,创建昆明广告产业园,并明确“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云南旅游文化传播窗口、南亚广告创意潮流聚集地、云南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的园区发展定位。在3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园区坚持走“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之路,吸引430余家企业入驻。2016年3月3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昆明广告产业园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2015年以来,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先后承办了“七彩云南 梦想家园”创意云南广告大赛、“彩云之南 创意之滇”创客大赛等系列活动,让云南好的产品和文化通过创意的方式和载体走出去,实现了昆明广告产业园与云南产业的融合和互动,让广告业的价值得到了提升。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以每年平均21.88%的速度增长,从2013年的8亿元广告经营额,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15亿元,已成为云南广告业的重要增长点。蝶变后的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已有了出新、出彩、出活力的美景。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已成为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破浪前行,成了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所在。
  云南省工商局先后制定《推进非公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我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非公党建“规范建设年”和“百日攻坚”行动,不断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2013年年底,“云南省工商局非公党建培训基地”正式建立,这是全国首家在省级工商部门挂牌建立的非公党建培训机构。
  通过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云南非公党建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云南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共有党员66337名,已建立党组织11081个,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消费满意在云南凝心聚力促和谐
  放心消费、满意消费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围绕“构建满意消费环境,努力实现生活工作在云南、出差旅游在云南、投资创业在云南的放心消费、满意消费”目标,2012年12月,云南省工商局携手有关部门在全省启动“消费满意在云南”行动。4年来,云南省工商局探索提出了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行业自律诚信体系、部门参与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四个体系”建设,消费维权社会协同共治体系基本形成,维权效能大幅提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在跨境、涉外消费维权方面不断探索,与缅甸商会建立跨境、涉外消费维权联席制度,并在各县市建立相应的消费维权调处机制,为促进边疆稳定、睦邻友好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全州共受理涉外消费投诉123件,解决123件,办结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98.54万元。目前,云南8个边境州市均探索建立了境内外消费维权合作机制,并积极开展与边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消费维权合作。
  “消费满意在云南”的成果不仅惠及城市,也覆盖到了农村。在临沧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消费维权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投诉方便、受理及时、快查快处”纵横互动的维权网络体系,在推动城乡消费维权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云南将以12315投诉举报中心为主干,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扎实推进12315“五进”向新领域延伸,不断扩大消费维权覆盖面。
  为把“消费满意在云南”做实、做亮、做出成效,云南省工商局推动建立了云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建立云南省行业协会消费维权联席会议制度、“三消”联动工作机制等长效机制,形成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该局围绕建设全省统一、权责明确、机制顺畅、高效便捷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成全省统一的12315指挥中心平台;联合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天天3·15》栏目,及时宣传消费维权新举措,发布典型案例和消费提示警示;组建云南省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为消费者提供义务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并积极探索消费维权公益诉讼,为消费维权工作增添新助力。
  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建设“一会两站”15600个、消费维权服务站4338个,创建省级消费满意示范店88户、州市级292户、县级1047户。近3年来,全省“一会两站”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4273件,办结率98%,调解成功率93%。
  风劲潮涌万象新,砥砺奋进正当时。2017年,云南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秉持服务为先、同频共振、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奋力前行,着力在服务大局中有作有为、善作善为,展现出自己的责任担当,谱写好云南工商和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赵 毅 杨 捷 任 媛 施静明 张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