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水利战线上的“老黄牛”

26.04.2015  16:49

 

——记洱源县水务局高级工杜全

□ 本报记者 辛向东

在洱源县水利系统,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5个年头。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水利事业,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不平凡的水利之歌。他的名字叫杜全。

杜全今年已经59岁了,但看上去却身体精干,步履坚实。他于1973年高中毕业,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生产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等。1980年被招考进水利系统工作,先后担任过洱源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副队长、县水务局农水股股长、工程师等。

杜全庆幸自己能与水结缘,并告诫自己,做人也要像水那样,具有洁净透彻,滋润万物,不争名利,因势而行的品格。“水的奉献太多太多,人应该是有水的品格,努力追求水与人和谐共处的崇高境界。”从到水利系统工作起,杜全就立下了这样的人生信条。

在水利工作实践中,杜全深知自己业务知识的不足,满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几十年来不断进取,向水利老前辈学习,向周围同事学习,不耻下问,刻苦钻研水利技术业务。1990年调入县水务局,任农水股股长,由于人少事多,好多年股长股员就只他一人,水利工程从项目申报、规划设计、评审核查、招投标、项目实施、工程监理、结算验收等一系列工作,多由农水股负责完成。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单位的人,一个个双休、节假日他都把心血花在了工作上,单位干不完的活拿回家熬夜赶也是家常便饭。在1990年至2000年弥苴河连续10年治理中,他完成了弥苴河治理规划设计任务,并到州水勘院向专家请教,学会了河道水面曲线的推求技术。施工中,他身背地理测量仪器,在荆棘丛生的河堤上脚踩单车,每年穿梭于10多个施工队伍中,进行测量放线,质量监督等工作。在三岔河水库总干渠、三营西干渠建设中,他白天黑夜坚守工地,白天实地测量,晚上在床板上铺开图板,查阅技术资料,制图描图,第二天用于施工。在全县2005年至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杜全和他的同事踏遍了全县2533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走进3万多户人家,共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计13万多人,他也被称为洱源水利的“活地图”。

我永远忘不了,2011年8月,洱源炼铁乡茄叶村告别了几代人背水的历史后,用上自来水的村民许老汉紧紧拉着我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的表情!”杜全深有感触地说:“所以,这些年,我们付出再多、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每当看到贫困山区群众告别背水驮水喝脏水的历史,喝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杜全就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

可是对于家庭,杜全却感到深深的内疚。他母亲于1990年11月患中风,到1999年11月去世,瘫痪在床9年时间,没有在母亲的病床前好好尽过孝,后悔已晚!由于对水利事业的追求,他对妻子和两个儿子更是无暇顾及,他感到最大的幸福是得到了单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关怀和妻儿的支持。

因为每天都想着工作,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虽然有苦有累,但工作是幸福、快乐的事”。杜全发自内心地对记者说。

杜全和所有的水利人一样,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的是全县水利事业的发展,他们做的是平凡的事,可是他们是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