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发力 精准脱贫 洱源扶贫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

06.07.2015  12:46

本报讯(特约记者 施新弟) “是扶贫开发帮我脱了贫,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家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蔬菜种植成了我们的致富产业,一年来仅大棚蔬菜种植收入就有好几万。”洱源县炼铁乡高罗溪村吴映芳说。近年来,洱源县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开展集中连片开发、信贷扶贫、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工作,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6亿元,全面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贫困村变模样。实施扶贫开发建设工程20个自然村,累计完成投资4165.0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635万元。实施扶贫开发行政村整村推进7个村,总投资3070.7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深度贫困村整村推进6个村,总投资28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80万元。实施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7个村,总投资769.4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420万元。通过整村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你看,原来泥泞的村道变成了水泥路,危房、旧房改造成大瓦房,太阳能路灯装上了,晚上村里亮堂了;村里修了灯光球场、文化活动室,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建起了垃圾焚烧池,村子越来越干净了,现在人人开始思发展了……”高罗溪村村民杨定雄深有感触地说。

推进产业扶贫,促进自我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村而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山羊、核桃等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创新产业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扶持机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个,财政补助资金共950万元。发放信贷扶贫贷款1.5亿元,财政贴息750万元,覆盖全县9个乡镇,帮助3个民营龙头企业争取到扶贫贴息贷款9405万元,财政贴息282.15万元。

易地搬迁扶贫,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完成易地搬迁扶贫1332人,投入财政补助资金770.8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有效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3个贫困乡镇、17个贫困行政村、90个贫困村民小组、23150个贫困人口,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依据。

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以重点帮扶村和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短板,实现了由单一的“整村推进”转变为“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争取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2个,炼铁乡整乡推进项目总投资1.6亿元,财政补助2000万元,项目将于2015年底全面完成;西山乡整乡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财政补助2000万元,项目于2014年底启动实施,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乔后镇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在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州、县财政补助资金计划1000万元,到位资金31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