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开机”割稻忙

06.10.2014  17:38

 

弯腰割稻祖辈传,如今农机开进田,轻松割谷不用镰,农民双抢笑开颜”。这是秋收时节洱源农民编的一段顺口溜。随着一台台大小收割机在田间奔忙穿梭,昔日收割时“开镰”的景象正逐步被“开机”所取代,联合收割机俨然成了农民秋收得力的好助手。

走进三营坝、眼前一片宽阔的稻田,一台台收割机忙得正欢。田埂上站着三五成群的老人和小孩,有说有笑。随着联合收割机齿轮的转动,谷粒、稻草有序分离,转眼的功夫,面积近二亩多的稻谷被全部割完,一袋袋稻谷堆上了田埂。伴随着“突突”的机器轰鸣,看着大片稻子顷刻间被联合收割机吞噬,收割机侧面装稻谷的口袋淅淅鼓起来。三营镇永胜村村民杨玉锋介绍:我们家的一亩多稻田,只需要10多分钟就能全部割完,联合收割机收稻子不但省时省力,还打得干净。说话间他就把一袋袋谷子扛上了拖拉机,可直接拉到农门口。我们到他家算了一盘帐:如果是人工收割,一亩稻田需要3—4个强劳动力工作一天时间,费用高达400—500元,费时又费劲,而请一台收割机作业,每亩只需要100多元,收割效率和质量“双优”非常划算。

据了解,为了解决好“三秋”季节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洱源县农机推广管理部门开展对水稻收割实行一站式服务,实行定人、定点全程跟踪提供机具修理,技术指导等服务,确保全县水稻收割机有序,高效地开展收割作业。目前,全县共有20多台(套)联合收割机,200多台电动打谷机活跃在田间地头。洱源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现阶段农村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劳力严重不足,农业机械收割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割效率,为农民群众节约了生产成本,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近几来,每逢水稻成熟季节,大量的联合收割机涌入洱源,助农秋收,一方面,帮助农民群众节约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机收手们也赚得盆钵满盈。鉴于此,洱源县在巩固现有农机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扩大规模,建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