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熊金华的“调解经” 与百姓越亲离调解成功越近

13.08.2015  11:31

    她,是一名法官。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勤于思考、专于法律,又体恤他人。工作中,即使面对缠访案件等别人避而远之的当事人,她也能多次妥善将矛盾化解。面对当事人,她认为自己既是法官,更是普法者,每一次都不厌其烦地回答群众的咨询,释法答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解开群众的心结,从而定纷止争。生活中,她喜欢K歌,因此也成为KTV的常客。

    她就是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熊金华,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扮演着最为平凡的角色。2008年至今,她多次获得全市法院系统“办案能手”和“先进法官”,撰写的判决书也多次获得年度优秀裁判文书金奖和银奖。

     时刻不忘的信念

    瓜子脸,白皙的皮肤,明亮的眼睛,个子高挑,亲和力十足,这就是熊金华。

    大学里,熊金华学了一个和法律毫无关系的专业——声乐专业,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为了留住昆明的户口,她进了一个工厂的车间当起了工人,随后又辞职进了一个私立学校教书。偶然的机会,她得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招聘书记员,于是便打算去试一试。经过笔试和面试,她正式成为昆明中院书记员中的一名。在同事眼中,她爱笑、体贴,只要别人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

    熊金华是一个有信仰的人,而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职业信仰的法官。做了几年书记员后,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法官助理,对法院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与理想中相比,法院工作实在琐碎,但她还是喜欢上法律。2006年,她开始着手准备考司法考试,但事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次司考,她考了3年,终于以427分的高分通过,并顺利迈进昆明中院行政审判这座圣殿的大门。

    熊金华说她爱行政审判诉讼,第一次审理案件时的紧张,第一次写裁判文书时的兴奋和认真,一切都历历在目。如今,她的工作从行政审判转向了民事接访,开始接访群众,帮群众解决解不开的结、道不清的理。作为年轻一代,熊金华成为昆明中院的佼佼者。从这位女法官身上,记者看到处理小纠纷也蕴藏着大智慧。

     真心对待当事人

    去年12月的一天,熊金华接访了一名特殊的当事人。因为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陈某身陷官司,不想判决当天,陈某拿到判决书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子想割腕。

    在后来的接访工作中,陈某告诉熊金华法官,开庭当天法官询问是否同意调解时,双方并不同意调解,但庭审后还是被法庭叫去调解了,因此他对案件判决结果不满意。了解到事件原委后,熊法官对陈某的疑问作出解释。

    “事实上,我们法官在庭审时已经对案件有一定了解,法官可能已经预期到你要承担败诉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地保障你的权益,所以法官希望通过调解工作,面对面解决,这样还能尽可能地争取到你相应的权益。”熊金华告诉陈某。

    不服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当事人可以到检察院进行申诉。沟通后,陈某对法院的工作表示理解,虽然他仍然没有放弃申诉,但对熊金华认真接待的工作态度给予“好评”。工作到这里本来就告一段落了,但熊金华却仍然在心里惦记着陈某的案子,案件申诉复查后,她又多次找到陈某,向他释明法理。虽然最后陈某的申诉复查被驳回了,但熊金华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却记在了陈某心里。

    “非常感谢,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心里很是郁闷,脾气暴躁,但熊法官却从来没有过不耐烦的表情,一直在开导我,帮助我。”陈某说。

     伸出双手援助他人

    熊金华深知,引导当事人自愿了解法院的工作,达成协议,比不断上访或走上法庭更能得到有效落实,也更容易被当事人接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熊金华的调解纠纷工作也从院内延伸到院外。

    由于儿子和儿媳妇的离婚纠纷案,一段时间,张某每天到法院要求申请再审,并“蹲点”法院,发现这一情况后,熊金华主动找到张某了解情况。张某告诉她,儿子离婚了,房子财产都给了前妻,孩子没钱,丈夫又生病,家里情况已不乐观。熊金华一听,便抓住机会,对张某诠释法理的同时,更从亲情入手,劝她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最后耽误了丈夫看病的时机,应该将孩子的问题放手让孩子去处理。

     那天以后,张某没有再去过法院“蹲点”。

    “处理纠纷时要注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谈起自己的“调解经”,熊金华说,当事人会跑到法院来,大多是要求帮助解决问题的。接访过程中,只要信访者愿意说,就给他充分的时间去说,并听他说,不要打断他们,他们找到法院来都有一种倾诉心理,中间偶尔插几个关键词进去,引导他,开导他。而且,他在倾诉的期间,千万不要用手或者纸巾等任何物品去挡住自己的脸,平静的呼吸。

    这名年轻的80后法官直言:“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定要豁达,只要你做了,就会得到回馈。法院的工作有委屈,也有心酸,有很多付出,也有很多收获,耐心地听当事人的倾诉,当他们心结解开的时候,我便能从中获得快乐,工作也就值得了。”(昆明日报 记者蔡靖妮)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