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金融改革 云南亮出“国际范儿”

06.10.2014  19:14
新闻背景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办11月21日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11月26日,云南省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会在昆明召开,这标志着中国面积最大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

云南城投涨停,云南多支股票涨幅超4%,昆明万达地产项目当天成交额超10亿……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刚刚启动,资本市场就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

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认为,建设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加快落实云南桥头堡战略的需要,也是发挥云南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和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优势的需要。《总体方案》的启动,意味着云南经济将在“金融力量”的驱动下,迎来大开放、大发展,撑起云南沿边“国际范儿”。

跨境优势大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云南省四市五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市,面积31.77万平方公里,人口4419万,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边境和海岸线最长、面向国家最多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的首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云南作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我国最早与周边国家开展金融合作的省份。近年来,云南金融业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增长、风险下降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互动双赢。

2012年,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达到461亿元。今年1—10月,云南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456.22亿元和15879.45亿元,实现存款规模跨上2万亿元新突破。银行各项融资2360亿元,各项直接融资733亿元,保险保费收入271亿元,同比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453亿元,同比增长了30%,接近2012年全年总和。自2010年7月全面开展试点以来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结算近1200亿元,位居沿边省区前列,为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大任务明

总体方案》提出了这样的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多样化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逐步增强人民币在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推动人民币周边区域化的重要区域,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据介绍,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等十个方面进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每一项任务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将成为推动云南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重点实施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业务促进跨境结算便利化、人民币特许兑换业务、人民币现钞出入境管理、货币挂牌交易和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跨境清算和结算体系建设等试点任务。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方面,重点实施金融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吸引东盟、南亚金融机构到云南设立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国际性或区域性管理总部,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云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到东盟、南亚国家设立机构等试点任务。

为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实施企业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转让,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金融要素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发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多元化的债务融资等试点任务。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重点实施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集中运营管理,试验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等试点。

刘光溪表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是如何放松、放活、放宽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既是完善金融体系,发展金融业的需要,更是金融市场内在的选择。

带动作用强

云南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桥头堡建设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推动金融资源聚集,全面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中心城市与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资源,推动滇中经济圈、瑞丽等边境(跨境)经济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产融有效结合,推动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再者,有利于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促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化和可自由兑换进程,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金融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水平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湄公河次区域建设,把云南建成西部大开发和沿边大开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云南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方案》对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桥头堡建设意义重大、作用深远。(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