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滇池新目标:4年后达到Ⅳ类水。小伙伴们怎么看?

13.09.2016  13:39

  9月8日上午,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表示,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这让滇池治理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滇池本来是云南特别是昆明的一颗明珠,现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就昆明而言,滇池治理是最大的生态工程,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更是市民一直关心的热点问题。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治理好滇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老百姓天天翘首以盼。20年来,虽然昆明市一直在下大力气不懈地治理滇池,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百姓期待仍要更加积极的作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云南滇池,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严重污染现象。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1996年后的20年左右,已投入近500亿元治理滇池。治理滇池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仍需进一步改善。截至目前,滇池多处水域水质仍属劣V类。

  20年来,治理滇池成效如何?

  从“九五”时期开始,滇池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湖泊,治理投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15年,20年来各级政府投入近500亿元。2015年,来自昆明市人民政府的材料显示,20年来,滇池治理累计完成投资488.93亿元。

  对于滇池治理,《规划》显示,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水污染防治成效逐步显现,营养状态已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水质企稳向好,蓝藻水华发生规模和频次不断下降,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湖泊富营养化仍然存在,产生规模化藻类水华风险依然较大,水生态系统仍然脆弱。

  【滇池治理4年路径】

  2013年

  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头号工程来抓,全面启动“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共实施100个项目(滇池“十二五”规划内项目92个,规划外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341.2亿元。这100个项目突出“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工程”三大任务,具体为涵盖城市污(雨)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3大类截污项目;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加快滇池水体置换的引水入滇项目。

  在生态工程方面,滇池外海环湖“四退三还”及生态建设、滇池面山及“五采区”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环湖公路优化提升工程等10个项目。

  2014年

  滇池“十二五”规划项目总计101个,昆明市负责实施100个。截至2014年底,已完工53项,在建32项,开展前期15项, 2014年完成投资47.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7.84亿元。

  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7,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与2013年相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降低了4.31%。水体透明度上升14%。除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3项指标外,其余19项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

  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2.5,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与2013年相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上升了4.83%,除总氮、化学需氧量、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4项指标外,其余18项指标达到或优于V类水标准。

  35条主要入湖河道中,23条河流达标,12条河流不达标。其中,国家滇池规划考核的16条河道中,已有盘龙江、新宝象河、大观河等14条达标,新运粮河、海河2条不达标。7个饮用水源地均已达标。

  2015年

  2015年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提出,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9.9%、9.3%的规划目标。

  水质方面,进一步改善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外海除化学需氧量、总磷外,确保总氮、氨氮等20项指标达到Ⅳ类水的规划目标。草海除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接近Ⅴ类水的规划目标外,确保18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

  15条河道水质达标率要高于80%。2014年水质达标率已高于80%,2015年要继续巩固提升水质,确保达标率到90%以上的河道4条。其中,盘龙江水质要达到Ⅲ类;大河(淤泥河)、白鱼河水质要达到Ⅳ类;姚安河水质要求达Ⅴ类 。2014年水质达标率已高于90%或达到100%,2015年要继续巩固提升和保持水质达标率100%的河道共19条。

  2016年

  截至7月底,2016年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已完成50万立方米清淤工作。

  除此之外,环绕滇池的截污干道已经全部建成,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35条入湖河道全部进行了整治,尤其2013底牛栏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每年可以为滇池调入三类水5亿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湖水污染。环保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滇池多项富营养化污染指标比2010年减少近50%。

  【部分水域水质仍为劣V类】

  即使如此,滇池不少区域的水质仍属劣V类,并没有完成“十二五”的治理目标。昆明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指出,由于滇池污染存量大,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面源污染治理等还不彻底,入湖总氮、总磷等指标仍然超过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

  事实上,从滇池治污启动以来,出现了治理目标不断落空的“循环”。1993年云南省的治理规划是用7年时间,投入2亿元,实现滇池变清;1996年的治理规划是到2010年实现水质在V类水以上。

  历次规划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对发展压力估计不足。从1998年到2013年,滇池流域GDP从12.95亿元增长到2322亿元,增长约178倍;城镇人口数量从117万人增长到375万人,增长2.2倍;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29平方公里,增长1.6倍。在环保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让滇池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水质为什么没有好转,结症在哪里?

  据环境监测部门提供是数据,每年进入滇池的污水量是1.85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是总氮、总磷和COD(化学耗氧量)。这些污染物的来源,首先是生活污水,其次是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最后才是工业污染,特别是造成滇池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氮和磷,生活污染源占了45-56%,面源污染占33-40%,工业污染源只占10-14%。滇池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后,虽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但在缓解湖水重富营养化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流入滇池的主要河道有16条,小沟小叉不计其数,流域内农村乡镇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菜田农田施肥撒药等等污染物全部随着这些河沟进入了滇池。大量的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是造成滇池水质重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面源污染的治理目前还仅是小面积的试验。

  再加上由于前些年围湖造田和滥砍乱伐,目前滇池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8%,湖面缩小了20多平方公里,淤积严重,湖边已没有芦苇、水草,岸边的树木也被菜田农田和房屋代替,人类的破坏使滇池的自净和生态调节能力极差。

  目标:2020年,滇池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滇池治理的“十三五”规划即将编制完成。已经治理20多年的滇池,又将迈向新的治理征程。

  9月8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程连元代表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率先小康 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目标怎么落实?

  对于程连元在报告中提到的目标,该如何落实呢?

  昆明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指挥长的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指挥部,出台《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责任县、区、管委会和各责任单位责任。

  成立草海整治指挥部相应的工作机构,从市级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对入草海的7条主要河道及23条支流沟渠划分了行政辖区交界水质考核断面,增加监测频次,以水质达标倒逼各责任辖区加快工作。

  成立草海整治专项督查督办工作组,采取常规督查、专项督查,专人督办、跟踪督办的工作制度,形成高压态势,倒逼责任县(区、管委会)和责任单位加快工作进度。

  加强对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实施专项监督执纪,特别是针对影响工作落实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督查,对于工作推进缓慢、效能低下的进行问责,保障和促进草海及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专家建议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段昌群教授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于滇池保护的意义重大,滇池水脏,原因之一就是水少。而水少的原因则在于城市发展太快,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比较少。任何生命含水量、蓄水量都是有底线的,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把湖泊的生态需水占用了,所以湖泊才变得不健康。通过外来调水补充湖泊的生态蓄水,也是维持湖泊生命的正常之所需。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

  高原湖泊的治理是全球范围内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生态比较脆弱。通过这几年的治理,虽然离湖泊质量完全好转还有很长的路,但滇池治理已经有了转折点。

  公益组织绿色昆明总干事梅念蜀

  滇池作为一个湖泊,其水量和水体流速与江河没法比。目前的滇池是一个处在老年期的湖泊,且属于陷落结构,水体交换很慢,大约4年才能全部置换一次。也就是说,即使处理达标再排放,对自净能力不强、水量补给不足的滇池来说,也是不小的污染负荷。

  生态学家

  治理滇池不仅仅是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根本措施是恢复它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全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结语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昆明人民,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滇文化,赋予了昆明舒适宜人的气候和独具魅力的湖光山色,是昆明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滇池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昆明的城市形象和品质。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到爱护滇池、保护滇池的行动中,把滇池治理好,还滇池一湖清水,早日让滇池重现高原明珠的夺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