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脱贫“及时雨” 致富“好帮手”

19.07.2016  22:09

 
  特约记者 杨福军

  “从互助社那里拿来了互助金,一年整一点,整着整着茶地就到了十七八亩,现在收入超过三万多,脱贫了,太高兴了。”“照这种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对过上小康生活相当有信心。”细雨霏霏中,杨树伟背着一篮子新鲜茶叶直夸互助金,黝黑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杨树伟是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的贫困户,和许多贫困户一样,不缺土地不缺力气,就缺启动发展资金。自从加入互助社后,杨树伟靠互助资金种起了高山生态茶,一举拔除了穷根。令他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互助社,就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互助金为依托、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村级互助资金组织。

  “在互助社借钱,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3个社员联保,当天申请,当天就能办下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说到互助社,大坪坦村西村互助社负责人杨薛锐感慨万千。他说,今年互助社一共发放了8万元互助金,其中建档立卡户有4户,这些发出去的资金到年底全部收回,收回以后下一年又贷给那些需要的人,这样轮流使用就解决了启动资金缺乏的问题。实践下来,互助金对于刚刚起步的贫困户来讲,完完全全是雪中送炭、是“及时雨”,而对于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的贫困户来说,是锦上添花、是“好帮手”。

  2007年,永平县被列为国家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地处海拔2400米、全州唯一没有一分水田的大坪坦村投入33万元互助金,先期扶持179户贫困户发展高山生态茶。为把互助资金管好、用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村里建立了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和贫困户信用档案,确保了每一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十年来,在村党总支和60名党员的身体力行下,全村高山生态茶种植面积由6400亩增加到19000多亩,户均种茶收入4.02万元,人均收入7670元。精心培育出来的大坪坦高山生态茶成了永平县“一村一品”的典范,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新亮点。

  如今,大坪坦村依靠互助金精准滴灌扶贫产业,让扶贫产业长大成“”的成功经验在永平县得到广泛推广。全县先后成立72个互助社,其中起始资金达到30万元以上的互助社有50个,44个贫困村实现互助社全覆盖,参互农户累计达415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260户。按照单笔贷款不超过1万元、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的原则,累计发放种植借款1493.01万元、养殖业借款1068.66万元,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有了互助金的扶持,各贫困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累计扶持贫困户种植核桃12.6万亩、生态茶4675亩、香橼500亩、香菇260万棒、中药材2650亩、经济作物6211亩、牧草1450亩,发展养殖户5172户,形成了“一社兴一业、一业带多业、多业兴一村”的喜人格局。